違反專屬管轄、專門管轄規定以及其他嚴重違法行使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管轄錯誤”。
管轄權有異議的。案件都有審理期限,法院不可能就放著不管。如果當事人覺得太過拖時間,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被駁回也可以上訴,當事人也可以去該法院信訪,要求解決。不過有指定管轄這個說法的,也許是A法院經請示上級法院,上級法院指定B法院立案,這不違反程序。
在我國,專屬管轄只適用于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的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的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的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的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地或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這里的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移動后會降低或喪失其價值的財產,如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房屋、森林、草原、河流等。
相關知識:
立案管轄問題
1.協議管轄
協議管轄部分,舊民訴法已經確立了“約定管轄”制度,新《民訴法》在舊法規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五類“固定”約定管轄地之外,增加了“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使原來五類“固定”管轄地變成了實際聯系地的列舉,使得約定管轄更加靈活。另外,將約定管轄案件的范圍,由原來僅適用于“合同糾紛案件”,擴大到了“合同或者其他財產糾紛案件”。
在適用約定管轄時,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第二,約定的地點要與爭議有實際聯系,比如保證人住所地等。例如:在南充居住的甲方向鄰居乙借款5萬元并出具借條,雙方不能在借條上約定爭議由南充中院或者四川省高院管轄,也不能約定與借款沒有任何聯系的重慶法院管轄。但如果住在重慶的丙還向乙提供了連帶還款保證,丙住在重慶市江北區,則重慶市江北區就成為了與借款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該區人民法院可以作為約定管轄的法院。
2.默示協議管轄
新法第127條的修改主要是增加了第二款的規定,增設默示協議管轄可以使訴訟當事人更加靈活地利用協議管轄制度。本條的適用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未在答辯期內提出管轄權異議;(2)當事人應訴答辯;(3)不違反專屬管轄和級別管轄的規定[4]。表面上看,這三個條件中,前兩個條件都是立案之后的事,那是否意味著法院在立案時只需審查第三個條件,即“不違反專屬管轄和級別管轄”就可立案,而至于是否有地域管轄權在所不問,先立了再說,能不能審理全看被告是否提管轄異議和是否應訴答辯呢?例如,兩個重慶人到蓬安龍角山旅游時突然想離婚,則雙方只需同時到蓬安縣人民法院辦理即可,一方起訴,另一方直接放棄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限,并明確放棄提管轄權異議的權利,則依照本條的規定,蓬安法院是否就可立案處理呢?
應訴管轄也稱默示協議管轄、是指沒有管轄協議,但法院推定當事人之間形成了由受訴法院管轄的合意的一項制度[5]。而其只主張了前述三個適用條件,這樣來看,默示管轄的確立是方便了當事人卻愁了法院,立案時已不能再以“本院對本案無管轄權”而拒絕立案,只能先立了再說,眼睜睜地看著大量管轄權待定案件的產生。但是法院從保護自身的角度出發,對應訴管轄應持審慎態度,否則可能作繭自縛,因此在立案實踐中,默示協議管轄其實還有兩個條件:一是受訴法院本身并無管轄權,如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釋已經足以確認受訴法院有管轄權的話,根本無適用應訴管轄之必要,受訴法院只是因協議管轄的規定有可能在立案后獲得管轄權,故應訴管轄案件必然是一個立案后管轄權待定案件;二是只有符合新《民訴法》第34條規定的允許協議管轄的案件和地點才可適用之,在立案時仍應依照協議管轄的規定予以審查。因此對于前述的案例,由于離婚糾紛本身就不能使用協議管轄,因此該二人即使同時到蓬安法院申請辦理,蓬安法院也不能立案受理。
3.公司設立解散等糾紛管轄
新法在法定管轄方面新增第26條,該條規定:“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確定了此類糾紛地域管轄的明確規定,結束了上述糾紛在管轄方面的亂象。按照舊法的規定,上述糾紛很可能出現多個有管轄權的法院。比如某個股東請求分配利潤的時候,原告除選擇公司住所地法院為案件的一審法院外,還可能通過多列被告的方式列住所地非公司注冊地的股東為被告,以此來選擇管轄法院。
在此列舉一個比較特殊的案例,案件的大致情形是,原告甲和被告乙、丙三人在K市W區設立了一個有限公司。原告和被告乙因公司管理和利潤分配事宜發生糾紛。原告是K市本地人,與其發生糾紛的被告乙是S省的人,另外一個處于中立的股東丙是G省偏遠山區的人。甲在起訴之前就向丙說明,其準備起訴,而且會列丙為被告,但甲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對丙有何訴求,只是為了在丙老家的法院立案管轄。果然,案件由丙老家的法院順利受理。除了前面提到的舍近求遠心甘情愿跋山涉水實施保全的特例之外,大多數當事人和法院還是希望案件的管轄符合節約和便利原則。在這類糾紛里,法院常常要調查涉及公司經營的資料,由公司住所地法院審理,更有利于法院就近完成上述工作。如果法律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非公司住所地以外的法院作為一審管轄法院,勢必徒增訴訟成本,不利于案件的審理,甚至有違法律創設管轄制度的初衷。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隱私侵權怎么判
2020-12-23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是對重刑犯的嗎
2021-03-12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連帶責任征信多久能消除
2020-12-31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國企改制解聘職工經濟補償標準有何規定
2021-03-09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公益性崗位提前多久提出離職
2021-01-31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貨車連撞3輛豪車續保險公司要不要理賠
2021-03-15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年金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