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的懲罰
對于經營者是否實施欺詐性經營行為的認定,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
1、看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即經營者在主觀上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經營者在客觀行為上是否采取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
3、看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的事實發生。
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方可認定為經營者實施了欺詐性經營行為。
在實際生活中,經營者實施的欺詐性經營行為的種類繁多,主要有:
1、掩蓋商品質量中存在的瑕疵,銷售或者提供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
2、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3、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
4、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
5、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
6、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
7、對商品或者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
8、銷售商品的重量或者數量少于該商品所明示的重量或者數量;
9、對商品的價格作虛假的表示等等。
總之,只要商品的經營者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實施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手段,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的理解,作出違背自己意愿的意思表示,就構成了欺詐性經營行為,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了,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即經營者承擔的懲罰性賠償金的金額為消費者實際支付的費用的一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轉包的法律后果如何
2020-12-29海難救助標的要求
2021-02-11法院公告費收費標準
2020-12-19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遇到效力待定合同時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1-03-04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婚前貸款買房,離婚房產怎么分配
2021-01-21晉城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20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哪些人屬于非直系親屬
2021-03-20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2021-03-19保管物因自身瑕疵毀損損失誰來承擔
2021-03-24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定
2020-12-17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