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公民的名譽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名譽,俗稱名聲,是社會對某公民的品德、才能、思想、作風等的綜合評價。一個人的名譽直接關系著公民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尊嚴。一個人的名譽是十分珍貴的,它不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賴,也是自己從事民事活動的有利條件。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名譽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公民必須明確名譽權利的權利內容:
①公民有維護自己名譽尊嚴的權利。名譽既然是社會對于一個公民的各方面的綜合評價,這種綜合評價是公民長期以來生活作風、品德、才能和素養的客觀反映,因此對于該具有客觀性的評價,公民有保持這種評價的完整性、客觀性的權利。
②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有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訴訟是維護自己權利的合法方式,也是名譽權權利內容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公民應掌握認定侵害名譽權行為的依據:侵害名譽權,主要表現為侮辱和誹謗兩種方式,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口頭、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損害他人的人格尊嚴。侮辱行為的構成須具備以下要件:
①在主觀上侵權人是故意的,也就是有意識地要損害他人名譽、人格。如果是無意中說了有損于他人名譽、人格的話,并非故意侮辱的,不構成侮辱行為。
②在客觀上侵權人實施了引起他人精神痛苦和屈辱的言辭或行為。
③侮辱行為必須具有公然性,即有第三人或更多的人在場或者用能夠使眾多的人看到或聽到的方式進行侮辱。
④侮辱行為須具有針對性,即侮辱行為是針對特定的人實行的。如果在公共場所無目標的謾罵,無針對性,不構成侮辱行為。而誹謗是指無中生有,捏造事實,破壞他人名譽、人格的行為。
誹謗行為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條件:誹謗人在主觀上必須具有過錯,它包括故意和過失這兩種心態;在客觀上侵權人實施了足以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行為,它包括以捏造。夸大和歪曲事實的行為來降低對該公民的社會評價;誹謗行為具有公然性和針對性。
三、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權人終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公開消除侵權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恢復名譽,也可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如果侵權人對公民的請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的賠償標準
2021-02-14金融許可證應該載明什么內容
2021-02-04和現役軍人離婚法律上對軍人有傾斜嗎
2021-03-10著作權法定許可制度是什么
2021-03-06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訴訟期間涉案房產是否可以抵押
2021-03-23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沒譜的保險:合同是廢紙一張
2021-01-21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保險投保時須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2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