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公民的名譽權是指公民對自己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名譽,俗稱名聲,是社會對某公民的品德、才能、思想、作風等的綜合評價。一個人的名譽直接關系著公民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尊嚴。一個人的名譽是十分珍貴的,它不僅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賴,也是自己從事民事活動的有利條件。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為維護自己的名譽權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公民必須明確名譽權利的權利內容:
①公民有維護自己名譽尊嚴的權利。名譽既然是社會對于一個公民的各方面的綜合評價,這種綜合評價是公民長期以來生活作風、品德、才能和素養的客觀反映,因此對于該具有客觀性的評價,公民有保持這種評價的完整性、客觀性的權利。
②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有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訴訟是維護自己權利的合法方式,也是名譽權權利內容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二、公民應掌握認定侵害名譽權行為的依據:侵害名譽權,主要表現為侮辱和誹謗兩種方式,侮辱是指用暴力或口頭、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損害他人的人格尊嚴。侮辱行為的構成須具備以下要件:
①在主觀上侵權人是故意的,也就是有意識地要損害他人名譽、人格。如果是無意中說了有損于他人名譽、人格的話,并非故意侮辱的,不構成侮辱行為。
②在客觀上侵權人實施了引起他人精神痛苦和屈辱的言辭或行為。
③侮辱行為必須具有公然性,即有第三人或更多的人在場或者用能夠使眾多的人看到或聽到的方式進行侮辱。
④侮辱行為須具有針對性,即侮辱行為是針對特定的人實行的。如果在公共場所無目標的謾罵,無針對性,不構成侮辱行為。而誹謗是指無中生有,捏造事實,破壞他人名譽、人格的行為。
誹謗行為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條件:誹謗人在主觀上必須具有過錯,它包括故意和過失這兩種心態;在客觀上侵權人實施了足以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行為,它包括以捏造。夸大和歪曲事實的行為來降低對該公民的社會評價;誹謗行為具有公然性和針對性。
三、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權人終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公開消除侵權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恢復名譽,也可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如果侵權人對公民的請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設執行董事嗎
2020-12-28哪些婚姻關系視為無效婚姻
2021-02-21代位繼承和轉繼承的差別有哪些
2021-01-02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被收購公司孕婦員工怎么辦
2020-11-23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免賠額形式選擇有哪些
2021-03-11保險理賠需要出示哪些材料
2021-01-26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有些什么
2020-12-15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