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金和沒收財產產生國家賠償責任有什么條件
罰金和沒收財產產生國家賠償責任的條件是:
第一,判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的判決必須生效,而且已經執行。判決沒有生效。受害人可以通過上訴的途徑申請糾正。判決生效但沒有執行的,沒有發生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財產損害事實,不產生國家賠償責任。
第二,生效判決經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受害人被宣告無罪。刑事賠償以公民無罪為前提。如果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被告人無罪,說明原判處的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錯誤,如果已經執行,國家當然應予返還,如果因被判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亦應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經審判監督程序,公民被仍然被確認有罪,即使原判決被變更,國家仍然不承擔賠償責任。
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16條規定,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1)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2)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根據本條規定,國家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情況包括如下兩種:
1.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
(1)查封。在刑事訴訟中,查封是指司法機關將可以用證據或與案件有關不便提取的財物予以就地封存的一種措施。
(2)扣捉。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扣押針對的是物證、書證。所謂扣押物證、書證,是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發現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品、文件,依法強制扣留的一種刑事強制性措施。
(3)凍結。凍結是指司法機關在案件的偵查和審理中發現被告人的存款、匯款與案件有直接關系時,要求有關單位對其存款、匯款停止支付或者轉移的一種措施。對犯罪嫌疑人的財產,司法機關可以采取查詢、凍結措施。
(4)追繳。關于追繳措施,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
2.再審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
罰金的賠償產生國家賠償責任的條件界定在于處罰的事實有沒有成立或者說判決的執行生效問題,罰金賠償機制雖然很少會有,因為法律定性的原則,但是還是會有所存在的。如果對此還有疑問,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購協議可不可以繼續履行合同的依據
2020-11-17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有什么區別?
2021-01-15政府征地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28高空拋物入刑了嗎
2020-11-28附條件的租賃合同能隨意解除嗎
2020-11-30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父母不撫養孩子孩子要贍養嗎
2021-03-10民法典包括勞動法嗎
2021-01-24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是什么意思
2021-02-18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餐飲業給員工簽合同包含哪些保險費用
2020-12-28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