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因素
1、看是否具備法定從輕和減輕情節。也就是是否符合《刑法》第67條和68條關于自首和立功的規定。具體到交通肇事罪,主要看肇事者在案發后是否有主動報案、自動投案、委托他人報案等自首情節,當然還包括是否構成立功等因素。
2、看是否符合緩刑的適用條件。首先是刑期的要求,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被判處緩刑。對交通肇事罪而言,只有不具備加重情節的一般交通肇事,才滿足緩刑適用的刑期要求。其次是實質要求,即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不致再危害社會。再次,必須不是累犯,累犯的人身危險性嚴重,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較大,故累犯不得適用緩刑。
二、酌定因素
1、考慮被告人在交通肇事中所負的責任大小。從目前的法律規定看,只有負全部責任和主要責任、同等責任的才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那么在具體量刑時如果危害結果相同,而被告人所負的責任不同,量刑時亦應有所區別。
2、考慮被告人犯罪后的態度,包括認罪態度、案發后能否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犯罪后的態度直接反映行為人人身危險的程度。對案發后沒有逃跑且積極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案情的被告人在量刑中應該予以考慮。
3、考慮被告人是否對被害人及時搶救、治療。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案發后肇事人在慌亂中忘記報案、投案,而是主動將被害人送至醫院搶救、治療。及時搶救、治療被害人并不是法定從輕、減輕情節,但效果卻比自首更明顯,其直接避免、防止了損失的擴大,因而必須對被告人的這一行為進行鼓勵,即便搶救的行為并未能避免被害人的死亡,在量刑中必須予以考慮,而且筆者認為酌情考慮的幅度應比照自首進行。
4、考慮被告人是否對被害人進行積極主動的經濟賠償。被告人積極主動對被害人及其家屬進行經濟賠償,對被害人的健康或生命是一種補償,對被害人的精神也是一種撫慰,一定程度上修復了被交通肇事破壞的社會秩序。同時,被告人積極主動賠償的行為也是體現了對其自身過錯行為的正確認識,反映了被告人的悔罪心理。
5、考慮當時的犯罪時空和周圍環境,如天氣狀況、地面路況等。很顯然,在冰天雪地和大霧天氣,造成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加大。分析肇事時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對比程度,對于準確判斷肇事人的過失大小,進而準確地定罪量刑都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事故之后,只要肇事司機能夠積極救護受傷人員,主動投案自首,積極給與受害者家屬經濟賠償,司法實踐中就能判處緩刑。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歡迎在線咨詢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倉單質押融資基本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9黨員受刑法處罰是否都要開除黨籍
2021-02-20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一審承認的事實二審不承認怎么辦
2021-03-25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調換崗位要有什么證明
2021-03-13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營業房遇拆遷,租戶怎么補償
2021-01-03共同共有房屋拆遷后補償款怎么處理
2021-02-02拆遷安置合同不是屋主簽的,合同有效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