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訴訟案件中,有很多復雜又容易混淆的內容,比如刑事責任能力這方面,既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人,也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刑訴法限制刑事責任是怎么規定的呢?這一類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有沒有權利或者義務,在發生刑事案件時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呢?
一、刑訴法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在我國刑法法典中沒有限制刑事責任能力這個概念,只有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社會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所以,按照學理上說就是指刑法中規定具有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但應當或可以減輕和從輕處罰的主體,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1、盲人
2、聾啞人
3、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包括14周歲以下的,14以下是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
4、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也屬于完全不負刑事責任階段)
二、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一)刑訴法第15條規定了下列六種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對于該原則,應該注重掌握以下幾點:
1、強記6種情形,尤其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判斷情節顯著輕微的標志:一是題干中明確給明“顯著”;二是題干中沒有明確給明,當且僅當下列兩種情況認為是“顯著輕微”,即傷害案中的“輕微傷”和我國刑法中以數額為定罪標準的沒有達到“法定的定罪數額”。
2、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六種情形之一在各個不同程序階段的處理方式。其實關于各個不同階段的處理方式,是和各個不同程序階段的任務相適應的。具體的處理方式是:在立案階段,不立案(公安、檢察院),或者不予受理(法院);在偵查階段,應當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在審查起訴階段,應當作出法定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于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無罪,對于其余五種情形一般應裁定終止審理,但是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還被告人以清白。
3、“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這種情況,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這種情形,只是三種自訴案件中的一種。這種情形只包括5個罪:侮辱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誹謗罪(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除外),侵占罪。其他兩類自訴案件即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和公訴轉自訴的案件,則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6種情形。
4、避免干擾。要注意檢察院偵查部門辦理自偵案件時,在偵查階段發現6種情形之一時的處理。這時案件雖然在檢察院,但是仍然在偵查階段,所以應該撤銷案件。
我們可以看到精神病人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當他們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危害性時,經權威鑒定后不負刑事責任,如果是在清醒狀態下作案,則需要負刑事責任。刑訴法規定精神病人就是有限制刑事責任的人。
非法行醫罪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共同犯罪中主犯刑事責任如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17名譽損失最高賠償多少
2021-02-16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探視權包括接走孩子嗎
2021-01-10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淺談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2-24雇傭關系能是多人嗎
2021-02-11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人身意外傷害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10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