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權利具體表現在:
占有:是對房屋的實際控制。私房產權人行使占有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所有人及家屬自住使用;二是讓非所有人占有,如將房屋出借或出租。
使用:指按照房屋的性能和用途進行利用。使用權一般由房屋所有人行使,但也經常由非所有人行使,如承租人對出租房屋的使用。
收益:指房屋所有人收取房屋產生的某種經濟利益,如出租房屋而收取的租金。
處分:指房屋所有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處置房屋。處分可分為: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由于處分權的行使涉及到房屋所有權的歸屬,是房屋所有權的核心,因而通常情況下處分權由房屋所有人親自行使。但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非所有人也能行使,如債到期而未清償,抵押權人依法對作為抵押物的房屋進行處分。
公民對自己房屋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權利,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根據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與所有人分離,由非所有人行使。所有人通過這四種權能的分離和回復來不斷發揮房屋的經濟效益,滿足自己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謀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這種分離并不意味著公民喪失了房屋的所有權,相反,它正是公民行使房屋所有權的表現。但應該指出的是:公民在行使所有權時,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按照“物盡其用”原則合理使用,充分發揮房屋的效益,不得濫用自己的房屋所有權給他人或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簽訂購房合同時應該明確土地使用權并不等于房產權!
購房者在與銷售方簽訂的合同中一般都有條款注明,房屋所占用土地的使用年中住宅用地一般為70年,但這并不意味著購房人只有70年產權。我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明確規定了房地產的買賣是指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占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也就是說,購房者享有的是完全的房屋所有權。根據上述有關法律規定,在土地使用權期滿后,國家可以不收回土地使用權。《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最遲于屆滿前一年申請續期,除根據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收回該幅土地的,應當予以批準。續期的應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因此,土地使用年限屆滿時,使用者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可以申請繼續使用該土地,即使是因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國家收回該幅土地,國家收回的也只是土地使用權,而且由于房屋與土地的不可分割性,土地使用期一般應隨房屋的使用一直延續下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鍵點解讀
2021-03-22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
2020-12-10夫妻抵押離婚后擔保失效嗎
2021-02-02離婚生父不同意可以改姓嗎
2021-01-03離婚后女方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6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勞動者口頭申請辭職是否有效
2021-02-13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最新房地產法
2021-01-03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保險人未及時作出核定賠償要負什么責任
2020-12-29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五種情況!自駕出險不理賠
2021-01-09保險公司法律責任人由誰擔任
2021-01-01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