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屬于電信詐騙案件范圍嗎
都是屬于的詐騙案件,這個要承擔刑事責任。
詐騙罪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為人以提起民事訴訟為手段,提供虛假的陳述、提出虛偽的證據,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決,從而獲得財產的行為,稱為訴訟欺詐,但不成立詐騙罪(詳見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2002年10月14日《關于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再次,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后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思,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但是,向自動售貨機中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售貨機內的商品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只能成立盜竊罪。
最后,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后,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根據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監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最新司法解釋,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在網絡上面貸款的時候,如果被騙的這種情況應當是屬于網絡詐騙行為,完全可以先報案處理,然后讓警方進行調查,在確定之后對方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最多不能超過幾年
2021-01-23哪些動產不得成立留置權
2021-03-04房租到期租客不搬走怎么辦
2021-01-16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提供格式合同一方有什么責任
2021-01-11交通事故植皮能評殘嗎
2021-02-06勞務用工法律須知
2020-12-31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旅行社責任險條款概述
2020-12-25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