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案外人不得采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嗎?
1、最高人民法院法發〔一九九四〕二十九號《關于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亦規定: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于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采取保全措施,對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一般也不得采取財產保全措施。被申請人提供相應數額并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作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解除財產保全。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案外人的財產能否進行保全問題的批復》(已于1998年4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7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5月26日起施行。)規定,對于債務人的財產不能滿足保全請求,但對案外人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債權人的申請裁定該外人不得對債務人清償。該案外人對其到期債務沒有異議并要求償付的,由人民法院提存財物或價款。但是,人民法院不應對其財產采取保全措施。
二、財產保全的范圍。
財產保全的作用是,防止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處分有爭議標的物或者處分判決生效后用以執行的財產,以防止糾紛擴大,并保障生效判決得到執行。但是,如果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不當,會給當事人財產權和人身權造成損害。
《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認為,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于當事人爭執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對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一般也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財產保全的范圍,不能超過申請人請求的范圍,或者不能超過爭議財產的價額。采取保全措施,只能在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范圍內,才能達到財產保全的目的,使申請人的權益得到實現,也避免給被申請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如果說當事人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后也是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來維權,那么在提起訴訟后認為當事人有轉移或者隱瞞涉案財產的情況下,當事人也是可以向法院申請將財產進行保全的,那么當事人在向法院提起訴前財產保全時也是需要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相應的擔保費用。
訴前財產保全期限是多久
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訴前財產保全需向法院提交哪些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警強制措施能撤銷嗎
2021-01-14現在離婚財產怎么分配
2021-01-10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