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誹謗罪和誣告陷害罪的區別
這兩個罪很容易被混淆,是因為有許多相同的地方,當然重點在于不同的地方.
誣告陷害罪與誹謗罪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謗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但在二者還是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
誣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誹謗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
誣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誹謗罪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
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誹謗罪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二、誣告陷害罪如何認定
(一)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二)本罪與報復陷害罪界限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2、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
3、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4、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完全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定報復陷害罪。
三、誹謗罪情節嚴重怎么認定
根據《刑法》的規定,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虛構的事實,足以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情節嚴重的行為。按此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對此罪的主體、主觀方面、客體要件規定得都很明確,對客觀方面要件中的內容也作了規定:要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必須是捏造和虛構的。即要求“被散布的內容必須不是客觀存在”,如果散布的內容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也不構成本罪,而是名譽侵權行為。要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誹謗行為是針對特定人所進行的。
誹謗罪的構成中除了具備以上要件外,還必須達到“情節嚴重”,但對于什么樣的情況屬于“情節嚴重”,法律和司法解釋尚沒有作出列舉規定。對于“情節嚴重”,一般理解為是手段惡劣,后果嚴重,影響很壞的情形。
關于手段惡劣,即散布誹謗內容的手段,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用文字散布,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為了達到使誹謗內容傳播得廣,使被誹謗人受打擊大,而采用的手段,應可認定為手段惡劣如在工廠門口、政府門口、菜場門口、職工宿舍樓門口張貼大字報。
關于后果嚴重,如造成被誹謗人自殺、精神失常、失去生活工作能力、神情恍惚而發生意外事故等等,應可認定為后果嚴重。關于影響很壞,主要是指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社會影響的。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誹謗罪和誣告陷害罪的區別”問題進行的解答,誹謗罪和誣告陷害罪是比較相似的兩個罪名,但兩者在犯罪的客體要件、主觀意志等的方面存在區別。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了解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2-21合同履行完畢后的責任
2020-12-26調崗申請怎么寫
2021-01-26不經過父母同意領結婚證違法嗎
2021-02-21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股東代表訴訟的訴訟費誰交納
2020-12-14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1-02-13美容產品欺騙消費者怎么辦
2021-02-16配偶有家庭暴力怎么解決
2020-12-05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二審法院發現一審法院裁定有誤如何處理
2021-03-13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