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自殺行為怎么處罰
一、相約自殺處罰
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二、致人自殺處罰
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三、逼迫、誘騙他人自殺處罰
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鍵應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四、教唆、幫助他人自殺處罰
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致人自殺行為怎么處罰”。我們的相關的行為和言行可能會導致他人自殺,在一定的情況下是不屬于殺人罪的,而且是要從寬處理,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罰。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大會開完要公告嗎
2021-01-30股權登記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28同居期間的財產如何分配?
2021-01-26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集資房是什么性質的房
2020-11-11到法院能和娘家人斷絕關系嗎
2021-03-02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死亡事故理賠流程
2021-01-24拆遷時戶主是誰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0-11-21拆遷是根據房產證還是戶口
2021-03-22需要什么材料拆遷人才能申請行政裁決呢
2021-01-02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應該歸誰所有呢
2020-11-10廣州三舊改造辦掛牌 年內改造9條城中村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