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拘禁罪沒有得到諒解書的后果
請取保候審不以取得受害人諒解為前提條件,但是取得受害人諒解對辦理取保候審更有利。刑事訴訟法修改后,引進了刑事和解制度,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賠償達到協議取得諒解的,可以從輕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2、《刑法》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相關知識
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對象,是依法享有人身權利的任何自然人。身體自由權作為一種人格權,是組成民事權利體系之一的人身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事權利的享有基于民事權利能力。凡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之自然人均依法享受包括身體自由權在內的民事權利。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因此非法拘禁罪侵害的對象,包括一切自然人(即基于自然規律而出生的人),即包括無辜公民、犯錯誤的人、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和犯罪嫌疑人。有一種觀點認為,非法拘禁罪中的“他人”,只是指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動能力的人,包括潛在的有意志活動能力的人在內,如幼兒、醉酒者和熟睡中的人。但不應包括完全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活動能力的人,如嬰兒、嚴重的精神病患者。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我們整理的關于非法拘禁罪的相關知識,法律是無情的,法律也是有情的,只不過法律的有情和無情是區別人和物而分別定律的。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果您比較感興趣,我們有在線律師,歡迎您的隨時咨詢,解決您的疑問是我們的榮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專利被駁回復審的官費是多少錢
2021-02-03借條法院起訴流程有哪些
2021-01-24外嫁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問題
2020-12-14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脅迫婚姻起訴法院是否支持
2020-12-15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再保險合同業務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合同必須書面生效嗎
2021-01-22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土地轉讓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3拆遷補償標準早已定好,被拆遷人還有反對的機會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