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罪認定為個人犯罪的情況有哪些?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
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
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
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許多時候,我們不應該僅憑表象就對該案件下定論,究竟是單位犯罪還是個人犯罪,需要我們仔細的甄別。單位犯罪是以單位意向為核心進行的犯罪行為,而個人犯罪則是未經過單位允許的犯罪行為,此時不能算作單位犯罪,而應以個人犯罪進行量刑。
單位犯罪雙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最新單位犯罪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電子產品爆炸致傷能提起訴訟嗎
2021-01-09器官捐獻的基本規則是什么
2021-02-18天津二手房買賣程序有哪些
2020-11-27公司名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1居間合同能否收取定金
2021-03-19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長期虛報工資一般如何處罰
2020-12-19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農民工工傷賠償主體
2021-01-07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之我見
2021-01-27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怎么證明是在商場摔傷,有哪些相關法律依據
2021-01-02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冰雹砸車保險賠嗎,如何理賠
2021-02-22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