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很顯而易見,是指以一個單位為犯罪主體,并不是一個人犯罪,處罰人一般為某組織、某企業、公司、單位,這種以單位為主體的犯罪形式,通常都是以集團詐騙為目的,采用不正當手段,假借企業的名義進行非法勾當,單位犯罪的處罰人是誰相關法律規范是什么?
一、法律規范
立法
單位犯罪早在17世紀英國的《刑法》中就有規定,我國1987年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在我國刑事立法史上首開了規定單位犯罪的先河。1997年《刑法》首次在我國的刑法典中規定了單位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總則的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以及分則的相關部分。
研究單位犯罪自首,就必須正確界定單位犯罪的概念,并對其特征加以分析。
我國《刑法》[1]
對單位犯罪只是從犯罪主體范圍方面進行了描述,而從概念揭示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來看,這遠沒有揭示單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內涵,但同時它又為單位犯罪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探討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正因為如此,學理界關于單位犯罪概念的學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界定
所謂單位犯罪就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所犯的罪,系個人犯罪的對稱。此種觀點認識到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區別,也揭示了單位犯罪的主體范圍,但它實際上是對刑法條文的一種片面理解,由此推之,單位犯罪即單位所犯的罪,這又犯了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有關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與前一種觀點相比,該說區分了單位意志與個人意志,但它所說的單位犯罪只限于主觀上的故意,這與刑法中規定的少數過失的單位犯罪相背離。此外它強調的單位犯罪以非法利益為要件,無疑又縮小了概念的內涵。因此,在八屆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時候,由于其局限性而被否決。
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法定單位,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有關負責人員代表單位決定,為本單位謀取利益而故意實施的,或不履行單位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危害社會,而由法律規定為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此觀點克服了以上觀點的不足,明確地把過失犯罪納入其中,這與刑法之規定是一致的,同時也不限于以非法利益為要件,準確地揭示了單位犯罪的本質特征。
單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如果刑法沒有規定單位可以犯某種罪,即使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行為與法律規定犯罪行為相符,也不能給該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定這種罪。
比如販毒、洗錢,因為這些行為往往要許多人合作才可以完成,并且他們的作案地點有很多,并不是只在一個地方,而且作案人數較多,較為分散,一般都選擇在偏遠的地方,可以躲避警方的視線,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壞人一定會受到處罰。
單位犯罪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如果發生了單位犯罪,對于法定代表人在哪些罪名中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房屋火災屬于意外險嗎
2020-12-04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撞死親人能否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8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解除保險合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土地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3-25為什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法確權
2021-03-10安置房和商品房拆遷補償一樣嗎
2020-12-30拆遷分安置房條件
2021-02-17因拆遷引起的房產證事項法院會受理嗎
2021-03-10對拆遷評估有異議的處理方法
2021-01-28申請強制拆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4有租賃關系的房屋拆遷時的相關常識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