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國家賠償責任基本上執行什么原則?
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是指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和標準,即以何種標準判斷國家應承擔賠償責任。在我國,國家賠償歸責原則是違法原則。
違法原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違反歸責法律造成他人權益損害的,國家承擔賠償責任,即以行為違法為歸責標準,而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因為國家活動是運用強制權力的活動,強制他人意味著影響其權益,合法影響權益是每一個公民享受公共利益要承受的負擔,只有當這種影響違法之時,才構成對他人權益的損害,對此國家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對國家賠償的違法歸責原則中的“違法”應作廣義的理解:不僅指違反實定法,還包括違反法的基本原則;不僅指違反法律上對國家機關的要求,還包括違反法律對公民合法權益的確定。
總之,只要能夠證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違法或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即可依法請求國家賠償。
二、國家侵權主體的種類
根據我國的規定,原則上侵權行為主體包括兩類: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殊情況下,還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和個人。
1、國家機關。國家機關是指依照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設置的行使國家權力,實現國家職能的機關。在我國,按照國家機關的不同職能,可以分為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和軍事機關。由于國家機關在行使權力過程中都有可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以,理論上所有國家機關都是侵權行為主體。我國憲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也反映了這一點。憲法第41條第3款規定,由于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民法通則第121條規定,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入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國家機關都是侵權行為主體,各國法律對此都有所限制。只有特定范圍的國家機關才構成侵權行為主體,這與國家賠償的范圍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我國作為侵權主體的國家機關有以下幾類:
(1)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是指依照憲法和行政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機關。首先,行政機關是專門代表國家行使國家職能的,因而與政黨、社會團體及社會組織有嚴格區別。其次,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能,即執行法律,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這一點與行使立法職能的立法機關、行使司法職能的司法機關有著嚴格的區別。最后,行政機關是依照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設置的國家機關,這一點與根據法律、法規授權行使行政職能的組織有區別。
就范圍而言,行政機關包括上至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下至基層人民政府鄉鎮政府的各級各類行政組織,不僅包括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和機構,也包括非常設機構和臨時機構。由于行政機關在執行法律,管理內政外交事物時必然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生各種關系,因而很有可能成為國家侵權主體。對于國家行政機關實施的侵權行為,國家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國家司法機關。國家司法機關是指代在國家行使偵查、檢察、審判和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根據我國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司法機關包括行使刑事偵查權的各級公安機關和安全機關,行使偵查權和檢察權的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檢察院,行使審判權的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行使監獄管理職權的監獄管理機關。必須說明的是,公安機關和安全機關雖然是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但依照法律行使一部分司法權力,即偵查權,因而它們是具有雙重職能的國家機關,專門人民法院中的軍事法院,專門人民檢察院中的軍事檢察院雖然是軍事機關的組成部分,但它們行使的權力是司法權力,所以也是具有雙重身份的司法機關。此外,監獄管理機關也是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但它行使的是執行刑罰的權力,因而也屬于具有雙重身份的司法機關。司法機關掌握和行使的權力與公民、法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息息相關,因而司法機關也可能成為國家侵權主體,國家對于司法機關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國家依照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在各類國家機關工作的,行使國家權力執行公務的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司法機關的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和監獄看守管教人員等,但不包括國家機關的勤雜人員和服務人員,因為勤雜、服務人員不行使國家權力,也不執行公務。由于勤雜、服務人員違法侵犯他人合法權利造成損害的,如機關司機撞傷他人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即使要賠償,也應當由司機所在機關以其自有財產依照民法的規定給予賠償,不適用國家賠償的規則。
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指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司法機關行使偵查,檢察、審判和監獄管理職能的工作人員,同時也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人員和行政機關委托的行使國家權力的人員。此外,還包括自愿協助執行國家公務的普通公民。當然,對上述人員的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國家是否承擔賠償責任,還要看是否符合其他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例如,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休假期間毆打他人的行為是個人行為,國家不負賠償責任,此時的公安人員就不是國家侵權行為的主體。
3、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是指根據具體法律、法規的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首先,它們是非國家機關組織,不具有國家機關的地位,只有在法律、法規授權時。它們才享有國家權力和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其次,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是以自己名義行使職權并承擔責任的,與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以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職權并由行政機關承擔責任有質的區別;再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使的特定職權是具體法律、法規授權的,而非行政組織法授予的,法律、法規的授權通常限于某種具體領域和事項;最后,具體法律法規對相應組織的授權是有期限的,一但行政事項完成,授權即告終止。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范圍通常很廣,包括社會組織、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組織行使行政職權時必然對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產生影響,所以,它們也是國家侵權主體之一,國家對其行為應當承擔責任。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人員根據法律、法規行使權力履行職務的行為應當視同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行為,國家也應當對此承擔責任。
4、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和個人是指受行政機關的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職權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和非國家公務員的個人。首先,被委托的組織不是國家機關,被委托的個人也不是國家公務員,他們的經常性工作不是執行國家公務;其次,被委托組織和個人僅能根據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職權,非經委托,不得行使國家職權;再次,被委托組織和個人以委托機關的名義行使權力,其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機關承擔;最后,被委托的組織行使的職權是基于委托機關的委托,而不是法律、法規的授權。受委托的組織和個人行使職權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雖然侵權主體是被委托的組織和個人,但責任應當歸屬于委托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應當承擔國家賠償責任。
生活中,人們常說國家賠償是屬于歸責原則,但這種歸責原則的主體就是國家權力在行使的時候也有不遵循國家法律制度的時候,因為,部分司法機關和行政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職權去違規操作,這種職權是由國家法律制度賦予的,同時也有國家賠償法對其進行約束,國家承擔賠償責任,但個人也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最新國家賠償法司法解釋全文
國家賠償法的適用主體包括哪些人
房子遭強拆國家賠償申請書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行政章屬于什么部門管
2021-01-05被行政拘留了怎么辦
2021-03-10上海交通隊違章處理排隊多久
2020-11-09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哪些遺產可以繼承?
2020-11-14錄用通知能否撤回
2021-03-17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購房之后應怎樣避免吃虧
2021-03-04購房還貸有哪些小技巧
2021-01-06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網絡銷售的技術手段是什么
2021-01-26選擇保險公司三要素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