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是指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身體健康。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侵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在主觀方面是故意,表現為犯罪嫌疑人對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有預見為主觀要件,至于對這種危害結果的大小、輕重有無明確、清晰的認識,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故意傷害至人重傷或死亡的,他的涉嫌犯罪本質并未發生變化,只是按不同的法定刑處罰。
故意殺人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犯罪嫌疑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犯罪主體應當年滿14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如謀財害命、殺人滅口等。
通過以上這兩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不難看出,故意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既遂、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未遂、不僅危害結果相同,犯罪手段、行為方式極為相似,在主觀上都出于故意,都是明知故犯,因此,很容易混淆。區分二者界限的方法是,要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殺人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犯罪嫌疑人沒有造成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殺人罪;如果犯罪嫌疑人出于傷害的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即使引起了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應當定位為故意傷害罪。當然,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形成是屬于思想、思維意思的問題,他是人的一種內心活動。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是區分這兩種罪名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司法實踐工作中在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具體形成時,必須全面、客觀綜合分析案件相關方面的各種證據,分析行為人的犯罪動機等因素,來認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從而正確區分、界定故意傷害(致死)罪與故意殺人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承權怎么會喪失
2021-01-20隱名股東的權利
2021-02-02涉外離婚判決書可公告送達嗎
2021-02-15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單方解除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05孕婦超市摔倒應如何處理,孕婦超市摔倒如何認定責任
2021-03-05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人身保險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2-01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遇到拆遷評估,應該注意的幾類基本問題
2021-01-20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8怎樣寫權力要求書
2021-01-19拆遷安置房買賣可以過戶嗎
2020-12-07錯過了簽字期限還有拆遷獎勵嗎
2020-11-17重要拆遷維權程序要遵守哪些關于時間的規定,您知道嗎
2021-02-27再婚生育能享受拆遷分配嗎
2021-02-25征地拆遷手續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