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打架故意殺人方會如何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還有以下的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238條第2款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247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致人傷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248條規定:監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管機構的監管人員對被監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289條規定:聚眾“打砸搶”,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292條第2款規定:聚眾斗毆,致人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2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相關知識
判斷方法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藥*鑫被判故意殺人罪并處以死刑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2)為了追求一個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3)在突發性案件中不計后果,動輒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對比區別
既遂與未遂的區分
區分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主觀狀態。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未遂),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內容為剝奪他人生命即殺人,殺人行為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既遂;沒有發生死亡結果的,成立故意殺人未遂、中止或者預備。
與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關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等危險方法殺人案件的定性,我國刑法理論一直認為,凡是以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只能認定為放火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事實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時,其行為不僅符合放火、爆炸等罪的構成要件,而且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可謂想象競合犯;而無論從性質上、還是從法定刑上看,故意殺人罪都重于放火、爆炸等罪,故將上述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才符合想象競合犯的處理原則。如果將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殺人的案件認定為放火、爆炸等罪,在未造成嚴重后果時,會導致罪刑不協調。反之,將以放火、爆炸等危險方法故意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有利于做到罪刑相適應。將故意以危險方法殺人的案件認定為危害公共安全罪,也不利于區分故意殺人罪與放火等罪的區別。反之,將以危險方法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則不致造成定性上的困難。
此外,將以危險方法殺人的行為認定為故意殺人罪,還有利于處理刑法第17條第2款在適用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統一對結果加重犯的認識與處理,有利于將來削減死刑條款。
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別
其根本區別在于行為人主觀方面,前者以故意為其心理主觀狀態;后者為過失,包括過于自信的過失和疏忽大意的過失,后者相對量刑較輕。
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別
故意殺人罪是對死亡的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態度,過失致人死亡罪則對結果的發生持否定的態度。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
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造成相同的結果,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它們之間的區別。
傷害致死與殺人既遂在客觀方面都產生了死亡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他人,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傷害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雖然只產生了傷害結果,但其主觀要件的內容不同,前者為故意傷害,后者為故意剝奪他人生命。
如何判斷行為人故意的內容,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必須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既要考慮行為人的認識水平、行為能力,也要考慮作案時的客觀環境,作案的全過程。只有在把全部案件事實搞清的基礎上,才能準確判明行為人主觀要件的具體內容。故意殺人罪與暴力犯罪中致人死亡的聯系、區別(1)、強奸致人死亡于故意殺人罪的區別。強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實施強奸犯罪過程中,因使用暴力而直接導致被害人當場死亡或者經治療無效而死亡的。這種情況,仍然以強奸罪定罪。如果在實施強奸婦女行為之后,為了報復、滅口等動機而將婦女或殺死的,不屬于強奸致人死亡,而應當分別定強奸婦女罪、故意殺人罪,然后實行數罪并罰。
搶劫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a)在搶劫過程中,使用暴力或者其它方法致人死亡的,不按故意殺人罪論處,也不以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合并論處,應以搶劫罪定罪處刑。
(b)如果出于復仇或者其它個人目的而殺死被害人后,遂乘機將其財物拿走的,不以能搶劫罪論處。因為行為人所實施的者殺人不是作為取得財物的直接手段,而是為了復仇或者出于其它個人目的,非法占有財物的意圖是在殺人之后才產生的,所以構成兩個獨立的犯罪,即故意殺人罪和盜竊罪,實行數罪并罰。
(c)在搶劫行為完成之后,行為人出于滅口或者其它目的而殺死被害人的,應定搶劫罪和故意殺人罪,按數罪并罰原則處理。
(d)搶劫殺人與圖財殺人的區別。其主要區別是:搶劫殺人是行為人用殺人手段當場取得動產,而圖財殺人則是在殺人之后,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占有被害人的動產或不動產。例如,為了霸占遺產而殺死父母、兄弟姐妹等,應按故意殺人罪定罪判刑,不能以搶劫罪論處。
其它暴力性犯罪
如果暴力內容的致人死亡中包含故意殺人內容的,以該種暴力性犯罪一罪論處;沒有包含的,以數罪并罰。
好了,以上就是律霸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故意殺人罪的法律相關知識,希望各位已經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完整的認識,并且能讓您知道您所遇到的問題的下一步該怎么去做。如果您在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一定要用法律的武器為自己捍衛公平,如您需要法律咨詢,請進入律霸網,咨詢專業律師,相信定會有完美的答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禁止結婚,干涉結婚違法嗎
2020-11-19轉載侵權責任是什么
2021-02-04公司連續加班是否違法
2020-12-04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公司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5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保險合同暫時中止會失效嗎
2021-03-04把集體荒地寫入家庭承包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1-19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確認拆遷紅線范圍后,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