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行賄與個人行賄如何區分
單位負責人既可能代表單位行賄,也可能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界定要點:
(1)目的不同。自然人行賄是為了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單位行賄則是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2)利益歸屬不同。因行賄取得的違紀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是自然人行賄;歸單位所有的,是單位行賄。
(3)實施的主體不同。單位行賄的主體是單位,而自然人行賄的主體是自然人。雖然單位行賄也是通過具體自然人實施的,但這是在單位意志的支配下實施的。
(4)給付財物時名義及程序不同。單位行賄一般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而自然人行賄則是由個人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實施。
二、最新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的立案標準為三萬元。
根據《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對于個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在分別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準之后,往往是分別以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來論處。這與一些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為一體的情況不同,將自然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分開為兩個不同的罪名,分別給予犯罪主體不同的處罰。因而,我們尤其要注意,在單位行賄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不能認定為行賄罪,而應該是單位行賄罪。
個人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會判處緩刑嗎?
個人行賄罪怎么量刑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上簽的網絡p2p借貸電子合同有效嗎
2021-02-10授予專利權對新穎性有哪些認定標準
2021-02-04參加商業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什么是非法解除勞務合同
2021-02-18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實習期離職需要提前多久
2021-01-06玩忽職守導致公司受損被辭退怎么維權
2020-12-28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被保險人遭故意傷害 保險公司不能免責
2021-01-17開車撞護欄保險怎么賠
2021-02-07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摩托車撞到汽車交強險賠嗎
2021-02-05荒山開發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什么限制和原則
2021-01-18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房屋征收補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