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這里,要構成誹謗罪,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二是“情節嚴重”。
受他人委托,將他人關于一些人(他們也可能是在權力機關包括司法機關工作的人)涉嫌犯罪的負面材料以文字、錄音、錄象等形式原樣記錄后公開,只是代筆代勞,不是捏造事實的行為,當然更談不上情節嚴重,不應構成誹謗罪。
?基層司法工作人員根據調查公布的結論,似不應認為必然是真相。
《刑法》第399條第1款規定了瀆職罪的一種類型:“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既然在客觀上存在“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因而犯瀆職罪的情況,那么就不應因為上述負面資料與司法工作人員調查結論不同,就認定該負面材料是明知真相后故意捏造事實而構成誹謗罪。
如果認為該負面材料攻擊、謾罵、詆毀被害人,嚴重損害了被害人的人格,敗壞了被害人的名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都是受害人本人所受到的傷害,因為誹謗罪訴訟是自訴案,應由受害人本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由司法機關介入自訴案進行公訴,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那么,《刑法》第246條規定的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是指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應由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一是侮辱、誹謗情節特別嚴重,引起了被害人自殺身亡或者精神失常等后果,被害人失去自訴能力的;二是侮辱、誹謗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外交代表等特定對象,既損害他人名譽,又危害國家利益的。”(蘇惠漁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編審:《刑法學》,中國**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第1次修訂版,第615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試點納稅人銷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如何納稅
2021-01-13重大安全事故處罰條例
2021-03-14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商業銀行解散是否需要申請
2020-12-16集資房和自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2-27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住院收費票據丟失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25委托代理的規定
2020-11-11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2021-01-25房屋拆遷中什么時候收到評估報告才合法
2021-03-13房屋拆遷時,門面房如何界定
2021-01-25拆遷補償與征地補償一樣嗎
2020-11-26要拆遷的房子能貸款嗎
2021-03-17廣州舊城改造還缺公共協商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