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立案偵查的條件是什么?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fā)現(xiàn)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fā)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jié)、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fā)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fā)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二、公安機關立案程序是什么?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的發(fā)生,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
為了做好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工作,一般采取下列步驟和方法:
1、事實審查。審查事實,首先要審查有無事件發(fā)生,然后審查已經發(fā)生的事件是否屬于犯罪案件。如果屬于犯罪案件,還要審查對行為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2、證據(jù)或證據(jù)線索審查。通常的做法有:向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或自首人進行詢問或訊問;向有關的單位或組織調閱與犯罪事實及犯罪嫌疑人有關的證據(jù)材料;必要時委托有關單位或組織對某些問題代為調查;對特殊案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采取必要的專門調查措施;對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認真進行審查,認為證據(jù)不充分的,告知自訴人提出補充證據(jù),在立案前法院一般不再進行調查。
綜上所述,公民日常生活中遭遇犯罪,應當盡快的去報案,挽回自己的損失。公安機關立案應當符合條件,要有犯罪事實,并且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的,立案后,公安機關開始刑事偵查,收集犯罪證據(jù),對當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
職務侵占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停職調查和立案偵查的區(qū)別具體是什么
立案之后撤案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成都高空拋物入刑首案宣判,高空拋物可入刑嗎
2021-02-15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在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機制有哪些難點
2021-01-12公司減資股東是否承擔補充責任
2021-01-15取保候審的最新法律規(guī)定
2021-02-27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jù)
2021-02-28學生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30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yè)務有哪些
2021-02-23無證推車遇事故 保險公司免賠嗎
2020-12-17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征地拆遷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是什么
2021-01-11女方拆遷分好后二年男方戶口遷入,還能不能分到房子
2021-02-02購買拆遷安置房的風險具體有哪些呢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