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行為人有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二是,行為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用了欺詐手段;三是,合同詐騙必須達到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合同”主要是指受法律保護的各類經濟合同,如供銷合同、借貸合同等。只要行為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中,其行為具備以上特征,即構成合同詐騙罪。
我國刑法對利用簽訂或者履行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列舉了五項具體犯罪情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這是指虛構合同主體,即采用根本不存在的單位或者未經他人允許或委托而采用他人的名義訂立合同的行為。(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即虛構擔保。在簽訂合同時,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或者對方當事人的要求,出具合同擔保,這是減少合同風險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規做法。這里所說的“票據”主要指的是匯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據。“產權證明”包括土地使用證、房屋所有權證以及能證明動產、不動產權屬的各種有效證明文件。采用虛構的擔保文件的方式欺騙對方當事人而與其簽訂履行合同,是合同詐騙中一種常見的方式。(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與其簽訂合同的。這是通常講的“放長線釣大魚”。即行為人先以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為誘餌,騙取對方當事人的信任后,繼續與其簽訂合同,以騙取更多的財物的情況。(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這是指行為人一旦收受了對方當事人按合同約定給付的上述財產后,一逃了之的行為。“逃匿”是指行為人采取使對方當事人無法尋找到的任何逃跑、隱藏、躲避的方式。(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這是指除了上述規定的四項情形之外的其他利用簽訂或者履行合同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情形。
刑法對利用簽訂或者履行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的犯罪的處刑規定為三檔。第一檔刑為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第二檔刑為數額巨大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三檔刑為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贈與股權有什么必要條件嗎
2020-11-25無證醉酒駕駛怎么處罰
2021-02-18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立約定金的作用有哪些
2021-01-11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執行中可以申請債務人破產嗎
2021-01-01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贍養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1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保管費應在什么時候支付
2021-02-23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理賠如何解決索賠難的問題
2020-12-07海上貨運保險承保的范圍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