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怎么區分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民事欺詐行為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故意以不真實情況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對方陷于錯誤認識,從而達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關系的不法行為。兩者都可表現為在經濟活動中采用欺騙方法取得對特定財物的不法占有狀態,主要區別在于:
一是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交易從而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詐騙罪實施欺騙的目的是讓對方陷于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從而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是民事欺詐行為人在簽訂合同之后,總會以積極的態度創造條件履行合同;詐騙行為人根本無履行誠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點履行合同的行為,也是象征性的“虛晃一槍”。
三是民事欺詐行為人為了減輕責任可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辯解,但不會逃避承擔責任;而詐騙行為人則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擔責任,最終使對方遭受損失。
其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二者相區分的關鍵所在。除非常典型的情況下,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都是根據一定的客觀事實來推定的。盡管“非法占有目的”屬于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但它必然通過一系列外化的客觀行為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根據其客觀行為表現以及行為效果推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態度。
一般來講,借助合同實施詐騙犯罪的行為,在訴訟證明和司法認定非法占有目的過程中,須綜合考慮、審查分析以下幾個要素:
1、要看合同主體身份是否真實;
2、要審查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
3、要審查行為人有無采取詐騙的行為手段;
4、要審查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5、要審查行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6、要審查行為人的履行態度是否積極;
7、要審查行為人對財物的主要處置形式;
8、要審查行為人的事后態度是否積極。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濟寧汶上交通違章多久處理
2020-11-28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催告書的時限是多少天
2020-11-27民事案件能否跨地區移送管轄
2020-12-22學生在學校摔斷胳膊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0學生體育課后猝死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1-02-14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可以不解除合同直接停社保嗎
2020-11-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