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明確的規定:
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形態
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于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
易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找您問題的專業領域的律霸網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亊故賠償怎么走法律程序
2021-02-05老賴拘留15天后怎么辦
2021-03-23行政復議成功多久釋放
2020-11-11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交通事故定殘需要哪些材料
2021-02-09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勞動爭議案件舉證指引最詳細
2020-11-15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