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經協商處理后,過后才發現留下后遺癥處理,屬于“后續治療”的,可以在醫療結束后另行起訴。
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第二款:“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如果能夠證明存在因果關系,即確因車禍導致的后遺癥,那么您可以去法院起訴,不過不要過訴訟時效,人身損害賠償時效為1年,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損害之日起1年之內。
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如超過訴訟時效,法院都不會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五)項規定:“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準許撤訴的除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事不再理”原則。該原則具體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1、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2、案件在判決生效后便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由于該條款的規定比較籠統,因而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容易出現某些認識上的誤區。
如何確定“一事”的標準,判斷當事人是否屬于重復起訴,成為民事訴訟中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著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一書中解釋為:“一事不再理”中的“一事”,是指前后兩個訴訟必須為同一事件,才受“一事不再理”的限制。所謂同一事件,是指同一當事人,基于同一法律(同一事實)而提出的同一訴訟請求。同一當事人并不限于在前后兩個訴訟中同處于原告或者被告的訴訟地位,原告不得另行起訴,被告同樣不得另行起訴;同一法律關系,指產生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的法律關系(法律事實);同一請求是指當事人要求法院作的判決內容相同。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稱之為同一事件,若三個條件有一個不同,就不是同一事件。本案有新的法律事實和訴訟請求,原告因交通事故受傷導致癲癇依法應得到賠償,嚴格來講不屬于同一事件,因此該案不適用“一事不再理”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土地出租合同怎么寫
2021-02-18勞務派遣員工申請仲裁如何處理
2021-01-02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理財保險的三大誤區如何避免
2021-03-01旅游保險法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2-22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太平洋保險交滿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10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