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我國刑法并未規定造謠罪,只規定了誹謗罪。
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
誹謗罪是情節犯,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誹謗罪,予以立案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部司法解釋將于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解釋》明確了適用公訴程序的條件即“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七種情形: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引發公共秩序混亂的;引發民族宗教沖突的;誹謗多人造成惡劣影響的;損害國家形象,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的;造成惡劣國際影響的;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
兩高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誹謗罪期限是多久
犯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一般情況下,本罪屬告訴的才處理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
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這些就是律霸網小編在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小編的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些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到網上進行搜索查詢或者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是甲方先簽還是乙方先簽
2020-12-25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合同雙方蓋章但還沒生效可以作廢嗎
2021-01-08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安置房沒滿5年可以做抵押嗎
2020-12-14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違約責任是財產責任嗎
2020-12-15試用期過了卻沒有績效工資合法嗎
2020-12-16懷孕期間可以要求調崗位嗎
2021-01-03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保險基金的特點及保險基金的來源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