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指出合同成立與合同生效具有不同的法律要件,合同成立產生合同的法律約束力,而合同的生效產生狹義上的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包括廣義與狹義的兩種含義,廣義的合同效力指合同對當事人的一般約束力,狹義的合同效力又稱履行效力,僅指合同約定的具體權利義務的發生。所謂合同的有效與無效是指廣義的合同效力的有無,而非合同生效中所稱的狹義合同效力。關鍵字:合同約束力合同效力在合同法頒布之前,合同的約束力與效力、成立與生效被許多學者論及。這既是一個實體的問題,也是法律概念間的邏輯問題。合同法的頒布,不僅未能解決這一問題,相反,使這一問題變得更為突出和尖銳。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同時,該法第三章又以“合同的效力”為題,在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附生效條件或期限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或期限屆至時生效。這意味著,有的合同在成立時并不生效,但卻已經具有了法律約束力。在此,法律約束力與合同的效力已不等同,那么二者的內涵如何?同時,合同法在“合同的效力”一章中又對合同的有效與無效問題作了系統的規定,這里所稱的有效與無效,又指何意,是指合同沒有效力還是指沒有法律約束力?其實,這并非合同法提出的新問題,在合同法頒布之前,無論在民法通則中還是在三部合同法(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和涉外經濟合同法)中,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合同法關于法律約束力的規定,不過是從民法通則第57條“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引伸而來,并與三個合同法中關于合同法律約束力的條文幾乎完全相同,可謂沿襲而成。不過三部合同法尚未為合同的效力問題作單獨的系統規定,而只在合同總則部分的訂立或履行規定中涉及到合同的有效與無效問題。新合同法的頒布,使學界不得不把它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予以關注,并對其作出全面深入的闡述和論證。一、合同的約束力合同的法律約束力,應是法律賦予合同對當事人的強制力,即當事人如違反合同約定的內容,即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約束力是當事人必須為之或不得為之的強制狀態,約束力或來源于法律,或來源于道德規范,或來源于人們的自覺意識,當然,源于法律的法律約束力,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最強迫約束力。合同的約束力主要表現為:①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②當事人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其合同義務;③當事人應按誠實信用原則履行一定的合同外義務,如完成合同的報批、登記手續以使合同生效。不得惡意影響附條件法律行為的條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得損害附期限法律行為的期限利益等。合同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是無可懷疑的法律判斷。合同是當事人之間關于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無論民事權利,還是民事義務,都是法律強制力保護之下人們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因而,以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內容的合同當然應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否則合同就成了兒戲或與“君子協議”無別。同時,合同也只能從其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成立之前合同尚不存在,當然不存在合同的約束力問題,雖然在合同成立前,可能會有復雜的訂約過程,在此過程中,亦存在著當事人的先契約義務或產生締約過失責任,但它們都不屬合同本身的約束力,而是訂約過程中的要約、承諾行為的約束力以及先契約義務的法律后果。這里應予特別指出,合同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并不意味著在合同成立之前,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的現象發生或存在。其實,要約、承諾行為同樣是具有一定法律約束力的行為,如要約一經發出即不得隨意撤回。在要約有效期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此外新合同法第42、43條所規定的先合同義務同樣也構成了對訂約人的法律約束力。只是,這種約束力屬要約、承諾行為的約束力,它與合同本身的約束力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哪些作品呢
2021-02-07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行政案件立案后可以撤銷嗎
2021-01-23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5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勞動合同賠償:員工只憑試用期合同能否申請雙倍工資補償
2021-03-17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幫朋友炒股賠錢怎么算
2021-03-10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工程質量保險怎么投保
2021-03-10如何避免理賠糾紛受損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