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2.客觀方面表現為為犯罪的人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行為。行為包括四種形式:
(1)提供隱藏處所;
(2)提供財物,資助或協助犯罪人逃匿;
(3)提供其他便利條件幫助逃匿;
(4)作假證明包庇。本罪的行為對象是已經實施了犯罪行為、正在受追查或者正在逃匿的人,既包括已決犯也包括未決犯;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是故意,既明知對方是犯罪的人;又具有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意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改制引發的糾紛
2021-03-24如何解決拆遷上訪問題
2021-01-26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單位沒給員工買社保發生工傷誰來賠償
2020-11-21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購買人壽保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5土地轉包是否需要原承包者同意
2020-12-09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有什么聯系
2020-11-08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一)
2021-03-14公司拆遷補償申請書
2020-12-06小產權房的房屋拆遷補償是怎么規定的
2021-01-15農村拆遷安置房購買權是遺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