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7年3月至9月期間,被告人雷某憑借熟悉交通規則及熟練的駕駛技能,先后6次在江西省某縣的交通要道上,趁前方外地來車輛變道之際,采用不減速或加速行駛的方法,在自己直行車道上故意從后碰擦前方車輛,制造交通事故.爾后,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對公安交警部門隱瞞該事故是其故意制造的真相,致使公安交警部門按照道路交通法規規定的路權優先原則,確認對方車輛駕駛員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并在公安交警部門的調解下,由對方車輛駕駛員賠償被告人的車輛修理費。被告人雷某詐騙的85000元贓款均揮霍殆盡。
分歧:
本院在審理過程中,產生了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雷某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從而獲取賠償,有明顯的非法占有的目的.利用享有的路權優先原則故意碰擦被害人變道車輛,造成系被害人的過錯所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假象,并以此相要挾,致使被害人迫于無奈交付了賠款。故被告人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要挾的方法迫使被害人交付錢款,應以敲詐勒索罪論處。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雷某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卻對被害人和公安交警部門隱瞞該事故是其故意制造的真相,致使公安交警部門將該事故按過失造成的交通事故并按照有關的處理交通事故的法規進行調處,被害人因此支付給被告人車輛修理費。被告人采用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被害人的錢款,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詐騙罪。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其理由如下:
1、《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所規定的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實施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強行索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通過威脅或者要挾方法,造成公私財物的所有者或者持有者心理上的恐懼、精神上的強制,從而迫使其交付財物,是敲詐勒索罪的行為特征,也是把握和認定敲詐勒索罪的關鍵所在。從本案來看,首先,被害人對“交通事故”系雷某故意所為這一事實并不知情,不存在威脅或者要挾被害人的前提。被告人雷某制造“交通事故”進行索要賠款,只是為進一步采取威脅、要挾行為提供一個可能的借口,其本身并不直接意味著就是威脅、要挾行為。事實上,被害人對交通事故系被告人雷某刻意所為一事一直不知情,被告人雷某根本就無需采取進一步的威脅、要挾行為,而且客觀上也沒有實施威脅、要挾行為。其次,被害人也不屬于出于精神上的強制,被迫交付賠款。被害人是基于對“交通事故”原因的誤解,錯誤地認為被告人雷某車輛損害系因自己違反交通規則的過失造成的,也就是說,在被害人看來,行為的過錯在自已,因此賠償被告人雷某的車輛損失是理所應當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證處公證程序是什么
2020-11-15涉外離婚中的財產和撫養糾紛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8公司法司法解釋四有哪些新內容
2021-01-18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0-12-13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仲裁裁決的效力怎樣
2020-12-07雙方同意斷絕關系合法嗎
2021-03-04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學徒是雇傭關系嗎
2020-11-20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買兩份意外險,賠付是不是兩份都分別賠付
2021-01-15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范本
2021-02-04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保險責任期限及免責條款的約定合法有效,投保人應屬未如實告知
2021-03-13國有土地出讓后可以增加面積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