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搖撞騙罪是行為犯嗎?
是屬于行為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招搖撞騙罪是指為謀取非法利益,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的行為。
二、招搖撞騙罪的行為表現是什么?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的行為。
(1)行為人必須具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的行為。所謂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不單是指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而且也包括此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冒充他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者職稱,例如普通機關的行政干部冒充公安機關的干部,普通國家干部冒充高級職務的國家干部等。
如果行為人冒充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如冒充黨團員、高干子弟、烈士子弟、私營或集體企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采購員等。進行招搖撞騙活動的,不能構成本罪,達到犯罪程度的可能構成詐騙罪或其他犯罪。
(2)行為人必須具有招搖撞騙的行為,即行為人要以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身份或職稱,招搖炫耀,利用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信任,實施了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所謂招搖撞騙,即到處行騙,因而構成犯罪的行為。
一般都具有連續性、多次性的特點。如果行為人只有一次這種行為的,原則上不宜以犯罪論處。上述兩種要素必同時具備并存在有機的聯系,才符合招搖撞騙的客觀要求。如果行為人出于虛榮心僅僅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但并未借此實施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不構成招搖撞騙罪。
如果行為人有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但并未借此實施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不構成招搖撞騙罪。如果行為人既有冒充國工作人員的行為,又有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但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未以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手段的,即兩行為之間不存在有機聯系的,也不構成招搖撞騙罪,其騙取非法利益的行為可能構成其他犯罪。
犯罪嫌疑人實施招搖撞騙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對其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但是如果是犯罪嫌疑人在實施招搖撞騙行為時,是冒充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是利用人民警察名義進行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對其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招搖撞騙罪刑事處罰是怎樣規定的?
招搖撞騙罪是如何認定的
招搖撞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女子穿拖鞋駕車致死亡獲刑6年,被判刑后是否可免除民事賠償
2021-02-24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去勞動仲裁需要律師嗎
2021-02-24死亡法定遺產繼承范圍
2021-01-23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學生自然生病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7二手房交易注意事項
2020-12-07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保險公司提出開業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12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