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過失犯罪可不可以正當防衛
關于對過失犯罪能否進行正當防衛,我國刑法理論中存在肯定說、否定說和折衷說三種觀點。
肯定說認為,對于那些從行為外觀上表現為以暴力或武力形式出現的過失犯罪可以實行正當防衛,而對其他過失犯罪則不能實行正當防衛。
否定說認為,對過失犯罪不能實行正當防衛,其理由是:過失犯罪行為人雖然往往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并不希望結果的發生,所以,在過失行為人實施可能引起危害社會結果的行為時,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提醒幫助他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而不宜對他實行正當防衛。如果過失行為人已經造成危害結果,對其進行正當防衛已無意義。
折衷說認為,對過失犯罪行為能否實行正當防衛,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對此要作具體分析。對于那些從行為外觀上表現為以暴力或武力形式出現的過失犯罪行為,可以實行正當防衛,如過失殺人行為,過失傷人行為。對于其他過失犯罪行為,則不能實行正當防衛。
我贊同否定說的觀點,這是因為,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只有當危害結果已經出現時,過失犯罪才能成立,而在危害結果已經出現的情況下,自然不存在實施正當防衛來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因而對過失犯罪,實際上是不可能實施正當防衛的,肯定說的弊端顯而易見。而折衷說則犯了將一部分過失違法侵害與過失犯罪侵害混為一談的錯誤。折衷說的主張者所舉的對過失犯罪進行正當防衛的例子中的不法侵害人的行為實際上并非過失犯罪行為,而是一般的過失違法侵害。折衷說混淆了過失犯罪侵害與過失違法侵害的界限,其觀點的不合理之處也就可避免。否定說堅決否定將過失犯罪納入不法侵害的范疇,是正確的,但應當指出的是,否定說也不是無懈可擊,而是仍有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具體說來,作為正當防衛前提條件的不法侵害固然不包括過失犯罪,但對于那些給合法權益造成緊迫威脅的過失違法侵害,則無疑仍可以進行正當防衛。否定說沒有明確指出這一點,這是其不足之處。
二、不能進行正當防衛的情形有哪些
對下列幾種行為,均不能或不宜進行正當防衛:
(1)對合法行為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合法行為包括依照法令的行為、執行命令的行為、正當業務行為等;
(2)對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實行反防衛;
(3)對緊急避險行為不能實行正當防衛;
(4)對意外事件不能實行正當防衛;
(5)對防衛過當、緊急避險過當不宜進行正當防衛;
(6)對過失犯罪和不作為犯罪不能進行正當防衛。因為上述各種行為,有的是正當合法行為,有的是缺乏侵害緊迫性的行為。
三、正當防衛中的不法侵害如何認定
正當防衛是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利益的行為,理所當然地以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為前提。因此,現實的不法侵害,是正當防衛的起因。
“不法侵害”的“不法”與違法是等同概念,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他違法行為,但又不是泛指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首先,犯罪行為和其他違法行為都是侵犯合法權益的行為,而合法權益都是受法律保護的,沒有理由禁止公民對其他違法行為進行正當防衛;有些行為是犯罪行為還是一般違法行為,一時難以區分,將不法侵害限制在犯罪范圍內,不利于公民行使正當防衛權;刑法使用了“不法”一詞,而沒有使用“犯罪”概念,表明對其他違法行為可以進行防衛。其次,并非對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可以進行防衛,只是對那些具有進攻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在采取正當防衛可以減輕或者避免危害結果的情況下,不宜進行正當防衛。例如:假冒注冊商標罪,賄賂罪等雖然是犯罪行為,卻不能對之進行正當防衛。
不法侵害不限于故意,而且還包括過失。對于過失不法侵害,特別是過于自信的過失而構成的不法侵害,符合其他條件的,也可以進行正當防衛;不法侵害不限于作為的不法侵害,對于不作為的不法侵害,如果不能由不作為履行義務,需要進行正當防衛的,也可以進行正當防衛。不法侵害應是主客觀相統一的不法侵害,即達到法定年齡,具有辯認控制能力的人在罪過或過錯心理支配下實施的不法侵害。對于沒有達到法定年齡,不具有辯認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的侵害,不能實施正當防衛。
不法侵害必須是現實存在的,如果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為人誤認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進行所謂防衛的,屬于假想防衛,假想防衛不是正當防衛,應按其主觀上的罪過進行定罪。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過失犯罪能不能正當防衛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花完了小編提醒大家在法律的規定當中正當防衛是一種遇險時候的一種手法,對此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正當防衛也有著相應的規定,這些大家可以了解清楚,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可以請相關的律師幫忙幫忙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什么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2-13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書范本
2020-11-10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飛機延誤什么時候給賠償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