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雙方和解怎么處理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不能私下協商解決的,交通肇事逃逸即使不構成犯罪的,可以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所以交通肇事逃逸應該報警處理。
相關法律規定
第十三條?機動車與機動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發生財產損失事故,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車輛可以移動的,當事人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對現場拍照或者標劃事故車輛現場位置后,立即撤離現場,將車輛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再進行協商。
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者行人發生財產損失事故,基本事實及成因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
對應當自行撤離現場而未撤離的,交通警察應當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造成交通堵塞的,對駕駛人處以200元罰款;駕駛人有其他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依法一并處罰。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交通肇事逃逸情形
在理論上,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實踐中,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行為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3)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5)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不能私下協商解決的,交通肇事逃逸即使不構成犯罪的,可以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所以交通肇事逃逸應該報警處理。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離婚子女撫養糾紛問題
2020-12-15退出黨員有什么后果嗎
2020-12-23工傷賠償計算表
2020-11-18農民工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0借款到期前保證人去世,繼承人要承擔保證責任嗎
2020-12-15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在發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