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傷算肇事逃逸嗎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二)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
肇事逃逸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交通肇事逃逸必須要滿足相應的條件,在主觀方面必須是屬于一些主觀逃避責任動機行為,在客觀方面是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即使沒有傷亡,也有可能會構成肇事逃逸,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于抵押期限是否影響擔保物權
2021-02-25機動車雙方責任一方不修拖著怎么辦
2021-02-27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有什么異同
2021-03-17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平安意外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3-17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已獲肇事者賠償,能否再要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10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保險代理人的種類包括了哪些
2021-01-15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國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的原則有哪些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