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過失犯罪的定義
單位犯罪,又稱法人犯罪,是相對自然人犯罪而言的。實際工作中,如何認定單位犯罪、怎樣區分罪與非罪將成為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國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規定。
如果單位在集體研究或者負責人員決定實施某種行為的時候,明知該行為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雖不希望該行為引起危害社會的結果,但是應當預見可能引起危害結果,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卻輕信可以避免,因而決定實施了該行為,并引起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則由此構成的犯罪,是單位過失犯罪。
二、過失犯罪該如何認定
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在過失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那么根據刑法規定,過失犯罪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二)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忙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三)應當注意的是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與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過失犯罪的構成條件上作了很大限制,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實際危害結果,雖有過失行為,則不是犯罪,可以進行教育或行政處罰。
綜合以上介紹,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單位犯罪同樣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單位過失犯罪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本違約有解除權嗎
2020-12-04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留置物如何確定價格
2021-03-07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賣假貨屬于詐騙罪嗎
2020-12-21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壽險理賠中主訴證據效力的認定
2021-01-08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