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交通肇事逃逸共犯的認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1 · 548人看過

交通肇事逃逸共犯的認定

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規定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第2款,“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某系一艘無船號、無船牌的鐵殼船的負責人(船長),被告人林某系鐵殼船的船員,二人均未經任何船舶駕駛專業技術培訓,無船舶職務船員資格。2011年3月3日22時許,上述鐵殼船航行至北海市潿洲島附近海域,根據被告人李某的安排,被告人林某負責駕船,被告人李某在旁校對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當時海面能見度低,被告人林某疏于瞭望,未及時觀察海面航行狀況,導致鐵殼船與行駛至此的桂北漁X號木質漁船發生碰撞。肇事后,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被告人李某立即搶過船舵,駕船逃逸,致使桂北漁X號漁船沉沒,造成漁船上六人死亡,一人失蹤。經交通部門責任認定,被告人林某、李某對上述事故負全部責任。

【爭議焦點】

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在于,林某與李是否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的共犯,換言之,交通事故發生后,李某從林某手中搶過船舵,駕船逃逸的一系列逃離現場行為,林某是否應當負相應的責任,對此,存在著以下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李某獨立完成了全部逃逸行為,從撞船事件發生后到逃離現場的整個過程中,林某沒有提供任何協助、支持和幫助李某逃跑的行為,因此,逃逸是李某的個人行為,林某并非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共犯,僅需對交通肇事行為負責,不承擔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林某交通肇事后,雖未直接駕船逃離現場,但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李某駕船逃逸現場,而是選擇了逃避責任,與李某一同逃離現場,致使被害漁船落水船員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溺水死亡,兩名被告人主觀上有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離現場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逃逸行為,因此,林某與李某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的共犯。

【法理評析】

筆者贊成第二種觀點,認為林某與李某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的共犯,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從犯罪主觀方面上看,林某與李某對于交通肇事逃逸具有意思聯絡,二者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共同故意要求各共犯人都明知共同犯罪行為的內容、社會意義與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就故意的內容來說,共同犯罪要求各共犯具有法定的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認識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意志因素,即希-望或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本案中,林某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漁船作業人員,在違規撞船后,根據生活常識,足以判斷撞船行為后果的嚴重性,且對于李某搶過船舵駕船離去的目的,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結果也會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在此情形下,林某選擇了與李某共同逃離現場,表明了其內心希-望或放任這一結果發生的心理,滿足了共同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

此外,共同犯罪故意還要求各共犯人之間具有意思聯絡,即共犯人認識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實施犯罪,而是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雙方對于共同犯罪故意進行溝通聯絡的形式包括了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本案中,盡管林某與李某事先未以任何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就逃逸行為進行溝通交流,但在當時緊急的情況下,對于李某奪過船舵駕船逃逸的行為,林某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阻止,且在逃離現場后未向相關部門報警或尋求救助,實則是以一種默示的方式認可了李某的逃逸行為,以及逃避法律責任的希-望或放任發生的心理,二人一動一靜的行為配合,表明了雙方就逃逸行為的目的和社會危害后果達成了主觀上的共識。

其次,從犯罪客觀方面而言,在共同犯罪活動中,只要共同犯罪人實行的行為符合所犯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即使各行為人之間具體實施的犯罪行為有所差異,也只是在犯罪活動中的作用和分工不同而已,并不影響所有人犯罪行為指向同一犯罪構成要件的事實。因此,本案中,盡管駕船逃離現場的行為由李某獨立完成,并不能因此否定林某作為交通肇事逃逸共犯的認定,只要二人的行為意圖和指向具有一致性,符合同一個犯罪構成要件,就能成立共同犯罪。

最后,將林某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的共犯,符合刑法“入罪舉輕以明重,出罪舉重以明輕”的司法原則。“入罪舉輕以明重”,是指刑法已經明確將一個罪輕的行為規定為犯罪,那么罪重的行為也應當作為犯罪來處理;而“出罪舉重以明輕”是指,刑法已明文規定一個重的行為不是犯罪,則較之更輕的行為也不應當作為犯罪來處理。通過這一原則,可以使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為犯罪或沒有明確規定不是犯罪的行為能夠按照罪或不罪來處理。

“指使肇事人逃逸”的行為是指為肇事人提供逃逸方案、逃逸路線等任何形式的逃逸協助,這其中的逃逸協助,并不僅僅局限于口頭形式的出謀策劃,還應當包括了為肇事人提供實質幫助其逃逸的行為。本案中,李某作為肇事船舶所有人,當時身處案發現場,情急之下,“搶過船舵駕船逃離”是以實際行為幫助林某逃逸,根據“舉輕以明重”的司法原則,既然口頭形式的“指使逃逸”成立交通肇事逃逸共犯,則實質上采取行動“幫助逃逸”的行為,豈有不成立交通肇事逃逸共犯之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林某與李某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范圍內成立共犯,應當以共同犯罪進行處理。

【處理結果】

一審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七年;以交通肇事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人息訴服判,均未上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孫亞年

孫亞年

執業證號:

13208201510467470

江蘇山陽律師事務所

簡介:

熱誠服務,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孫亞年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灵璧县| 保靖县| 闻喜县| 汽车| 云安县| 绩溪县| 钦州市| 云南省| 二手房| 灌南县| 安多县| 张家界市| 长阳| 大同县| 凭祥市| 旺苍县| 菏泽市| 鹰潭市| 定边县| 桂东县| 鸡东县| 黎川县| 锦屏县| 孟村| 赞皇县| 综艺| 马关县| 韶关市| 闽侯县| 嵊州市| 无锡市| 建德市| 沧源| 永嘉县| 武山县| 淳安县| 达拉特旗| 天长市| 伽师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