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約過失責任是指因締約過程中當事人—方或雙方故意或過失地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負有的先合同義務時,在合同尚未成立、無效或被撤銷的情形下,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其中先合同義務,是隨著締約人雙方因簽訂合同而互相接觸、磋商逐漸產生的注意義務,而非合同有效成立所產生的給付義務。它包括互相協助、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相通知、誠實信用、互相保密等義務。由于這些義務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基礎,隨著債的關系的發展而逐漸產生,因而在學理上又稱為“附隨義務”.締約人違反這些義務時,向對方當事人所負的賠償責任,就是締約上過失責任。
二、締約過失責任的由來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最早提出締約過失責任,其在《締約上過失,契約無效與未臻完全時之損害賠償》一文中提出:“從事契約締結的人,是從契約交易外的消極義務范疇,進入契約上積極義務范疇,其因此而承擔的首要義務,系于締約時善盡必要的注意。法律所保護的,并非僅是一個業已存在的契約關系,正在發生中的契約關系亦應包括在內,否則,契約交易將暴露于外,不受保護,締約一方當事人不免成為他方疏忽或者不注意的犧牲品!契約的締結產生了一種履行義務,若此種效力因法律上的障礙而被排除時,則會產生一種損害賠償義務。因此,所謂契約無效者,僅指不發生履行效力,非謂不發生任何效力。簡言之,當事人因自己的過失致使契約不成立者,對信其契約為有效成立的相對人,應賠償基于此信賴而產生的損害。”
第一個將締約過失責任規定為一項概括性的法律原則的是希臘,該國于1940年修改民法時,在第197條規定,從事締約磋商行為之際,當事人應負遵循依誠實信用及交易慣例所要求的行為的義務。第198條則進一步規定,于為締結契約磋商行為之際,因過失致相對人遭受損害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縱契約未能成立亦然。
我國臺灣地區的民法也在締約過失方面作了特殊的規定。該法第247條規定:“契約因以不能之給付為標的而無效者,當事人于訂約時,知其不能或可得而知者,對于非因過失而信契約為有效致受損害之他方當事人負賠償責任”。第113條亦有類似的規定:“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于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之責任”。
然而,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僅在第六十一條部分地包含締約上過失的規定,但對在合同未成立時是否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未作明確規定。原三部合同法(即《經濟合同法》、《涉外經濟合同法》、《技術合同法》)中都沒有這力面的明確規定,因此,當雙方當事人在未訂立合同前已產生的經濟糾紛,難以合同糾紛予以處理,而法院則以雙方當事人因沒有合同為由而判決合同沒有成立,締約方不承擔受害方的責任,給受害方造成經濟損失。1999年頒布的《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對先合同義務及締約上過失責任作了更為詳細的規定,彌補了這一空白,首次提出了締約過失責任問題,為今后在締約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糾紛有了明確的責任認定的依據,司法部門對違約者進行處罰,保護無過失方的利益捉供了法律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川律師,男,1988年10月出生,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 從2015年12月至今,執業于廣東邦昊律師事務所,加入邦昊律師團隊之前,曾在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公司證券組工作,主要執業領域為證券(境內上市)、重組與改制、債券發行、公司收購與兼并、公司私募融資、新三板掛牌等。 萬川律師曾參與了數十家大中型中國境內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的重組、改制、私募融資、境內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新三板掛牌項目,具體涉及到物流倉儲、商業特許經營、百貨零售業、房地產、制造業、供應鏈、醫藥及能源等。
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網上處理違章一般多長時間
2021-01-31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包括了哪幾條
2020-12-26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農村集體土地房屋能否遺贈
2021-01-17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合同債權作為質押標的一般有哪些條件
2021-02-01胎兒取得繼承權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9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