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們對部分監獄的減刑、假釋案件試行開庭審理,5月份又重新修改制定“關于公開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的暫行規定”,在全省五大監獄正式實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一、關于如何認定“確有悔改表現”的問題
我國刑法第78條規定:“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的,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減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1條第1項規定“確有悔改表現”是指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方面情形:認罪服法;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第13條規定:未成年罪犯能認罪服法,遵守監規,積極參加學習、勞動的,即可視為確有悔改表現予以減刑。雖然法律規定了“確有悔改表現”才能減刑,司法解釋對“確有悔改表現”也作了界定,但在審判實踐中正確把握“確有悔改表現”仍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司法解釋規定的四種情形是抽象的,其表現形式和內容是什么﹖衡量標準是什么﹖沒有具體的解釋,給了法官很大的裁量空間,造成對“確有悔改表現”有多種不同看法:一是認為罪犯只要有違規行為,就不能認定罪犯“確有悔改表現”,予以減刑或假釋;二是認為應以違規次數的多少認定罪犯是否“確有悔改表現”;三是認為應根據罪犯違規的性質,結合考慮違規的次數及違規的時間綜合認定罪犯是否“確有悔改表現”。
我們認為,第三種觀點是可行的,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和主流。《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56條規定:監獄應當建立罪犯的日常考核制度,考核的結果作為對罪犯獎勵和處罰的依據。監獄制定出具體的獎扣分條款,規定了累計達到一定分數即確認為“確有悔改表現”,可向法院提請減刑、假釋意見,并以每月記分考核的詳細記載作為向法院提請減刑、假釋的主要材料。因此,法院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確認罪犯是否“確有悔改表現”的主要依據為記分考核記載的內容,檢察機關履行監督職責也是以記分考核為主要依據。但在如何認識和處理記分考核記載罪犯存在的違規行為及其與遵守監規的關系,違規被扣分與改造積極獲獎分的關系等問題上認識不一致,形成上述三種觀點,產生三種審理結果。處理上述問題,我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把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賠償案件的收費標準
2020-12-23專利證書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3-01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破產和解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1服刑減刑通知家屬嗎
2021-03-01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海事海商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嗎
2021-03-01如何撤銷錯誤的終結裁定
2021-02-27精神出軌的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1-02-22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綜合意外險保障范圍是什么
2020-11-18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