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時應該注意保存勞動合同或者與企業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據(比如工號牌、工作服、工資卡之類),不要等到出事之后,才去找這些東西。這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證明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如此很難維權。在未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職工該如何證明自己與企業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呢?根據勞動部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四)考勤記錄;(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2、注意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千萬不要錯過了申請時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30 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3、如果不能認定為工傷,則可以按照雇傭關系以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4、對于企業提出的協商解決要求,一定要慎重,切不可犯急而輕易答應。一般情況下,具體的賠償數額需等患者出院且工傷等級或者傷殘等級確定之后才能基本確定。在此過程中,最好請有經驗的律師介入,否則難以確定合理的賠償數額?,F實中,許多受傷員工通過協商獲得的賠償數額最終僅夠支付后續治療費甚至還不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小區相鄰侵權賠償款如何分配
2021-03-01未達法定年齡的婚姻的效力如何
2021-01-16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維持原判是一審生效還是二審生效
2021-03-26如何認定行人故意事故
2021-01-17超過強制執行時效可以再次訴訟嗎
2020-12-13商業銀行接管決定是否要公布
2021-01-05個人侵占集體土地該如何處罰
2020-12-29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人身保險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5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