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沒有造成人員傷害會進行怎樣的處罰
可能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建議積極應對。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關于逃逸行為的法律性質,刑法理論上認識不一,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罪后表現說”,認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傷的被害人后來又死亡,這二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為的繼續,死亡是重傷后在特殊情況下的必然結果,行為人對被害人可能進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這一心態沒有與進一步的行為相聯系,也就沒有獨立意義,或者說,逃逸的實質是行為人在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結果進一步加重的條件;
二是“獨立行為說”,認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獨立的犯罪行為,因此應實行數罪并罰或者按吸收犯處理;
其三是“分別情況說”,認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如果是在過失支配下進行的,就不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進行的,就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于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
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再次,對于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后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肇事逃逸會有著一定的處罰,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受害人的受傷情況,所以對于當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行為沒有給受害人造成直接的傷害,那么對于當事人的處罰就會較為和緩,所以對于有關部門來說自己決定的事情不過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2020年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賠償標準
怎樣進行交通肇事逃逸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偵查期間聘請律師的時間及權利是什么
2021-02-25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2020最新債務轉讓協議書范本
2020-11-30民事排除妨害怎么強制執行
2020-12-14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訴訟離婚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軍人撫恤金可以定期發放嗎
2021-03-19政府回購房贈與他人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14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