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負責任
根據《刑法》第18條的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院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根據該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這種精神病人是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對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要確認他是完全無刑事貿任的精神病人,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標準:
(1)醫學標準。即他在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時是處于精神病狀態之中,而且正處于發病期而不是緩解期和間歇期,實施危害社會的原因是由于有精神病所引起的。。
(2)心理學標準。即由于行為人有精神病而使他完全喪失了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是否符合這兩個標準,即是否同于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這要經過法定程序鑒定確認、即依法進行司法精神的鑒定。
2、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情況。間歇性的精神病人處于間歇期,沒有發病,精神是正常的,具有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所以他們在間歇期間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這種精神病人一般是間歇性的精神病,精神病發作的時候沒有刑事責任能力,而沒有發作的時候則相當與正常人,這個時候犯罪當然要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對于是否有完全的刑事責任能力,當然也需要精神病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來審查判斷。
3、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又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或部分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這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情況、他們是介于完全無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他們犯了罪應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于這種病人,在犯罪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刑事責任能力的,但是他的刑事責任能力在那個時候是不完全的,反應在處罰上來,則當然可以對其適用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負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承擔刑事責任,依據其刑事責任能力而定,如果是完成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律師能做遺囑執行人嗎
2021-03-14撫恤金如何分配
2020-12-27起訴后調解律師費還要交嗎
2021-02-21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步驟是什么
2021-01-14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09經濟犯假釋流程是什么
2021-03-0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夫妻雙方怎樣做能不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3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意外傷害險可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12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