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的價格雖然相對較低,但是對于我國普通公民來說,其實購買二手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需要向銀行貸款的。而且國家規定二手房的貸款比例,貸款流程等這些都是和購買普通的商品房的規定都是一樣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長春二手房按揭貸款辦理流程是什么?
一、長春二手房按揭貸款辦理流程是什么?
1、遞交材料,提出申請
買賣雙方帶齊相關材料,前往銀行。領取并填寫二手房個人借款申請表,填完后將所有材料交給工作人員審閱。
工作人員會就材料做出初步評估,給出大致貸款額度和年限。最后三方約定時間,由銀行聯系指定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前去驗房做評估。
2、評估
根據約定時間,房地產評估機構到房源處進行評估。完成后,評估機構向銀行出具評估報告。這一階段耗時會依據約定情況而定,一般3-5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
3、銀行審批
銀行對貸款申請人的資質進行審核,符合條件后,銀行根據房屋評估價格,綜合貸款人的資質進行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的審批,審批過程一般在5個工作日左右。
4、交首付,辦理過戶
審批通過后,買方向賣方支付房屋首付款。然后買賣雙方及銀行工作人員到房地產交易所,憑首付款證明、銀行出具的按揭申請審查承諾函等材料辦理房屋產權過戶。過戶當天便可完成,買方再等待20個工作日左右可以領取房產證。
5、辦房產抵押登記、保險手續,銀行放貸
買方領到房產證后,辦理房產抵押登記和保險。然后,辦理貸款發放手續,銀行便向賣方賬戶存入房款,買方則開始依照合同按期償還本期。
二、買賣二手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注意房屋手續是否齊全
房產證是證明房主對房屋享有所有權的惟一憑證,沒有房產證的房屋交易時對買受人來說有得不到房屋的極大風險。房主可能有房產證而將其抵押或轉賣,即使現在沒有將來辦理取得后,房主還可以抵押和轉賣。所以最好選擇有房產證的房屋進行交易。
(二)注意房屋產權是否明晰
有些房屋有好多個共有人,如有繼承人共有的、有家庭共有的、還有夫妻共有的,對此買受人應當和全部共有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如果只是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買受人與其簽訂的買賣合同未在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況下一般是無效的。
(三)注意土地情況是否清晰
二手房中買受人應注意土地的使用性質,看是劃撥還是出讓,劃撥的土地一般是無償使用,政府可無償收回,出讓是房主已繳納了土地出讓金,買受人對房屋享有較完整的權利;還應注意土地的使用年限,如果一個房屋的土地使用權僅有40年,房主已使用十來年,對于買受人來說是否還應該按同地段土地使用權為70年商品房的價格來衡量時,就有點不劃算。
(四)注意交易房屋是否在租
有些二手房在轉讓時,存在物上負擔,即還被別人租賃。如果買受人只看房產證,只注重過戶手續,而不注意是否存在租賃時,買受人極有可能得到一個不能及時入住的或使用的房產。因為房屋買賣合同不能對抗在先成立的租賃合同。這一點在實際中被很多買受人及中介公司忽視,也被許多出賣人利用從而引起較多糾紛。
(五)注意物管費用是否拖欠
有些房主在轉讓房屋時,其物業管理費,電費以及三氣(天然氣、暖氣、煤氣)費用長期拖欠,且已欠下數目不小的費用,買受人不知情購買了此房屋,所有費用買受人有可能要全部承擔。
(六)注意中介公司是否違規
有些中介公司違規提供中介服務,如在二手房貸款時,為買受人提供零首付的服務,即買受人所支付的全部購房款均可從銀行騙貸出來。買受人以為自己占了便宜,豈不知如果被銀行發現,所有的責任有可能自己都要承擔。
在購買二手房辦理貸款的時候,首先第一步就是向銀行提交相關的材料,并且提出貸款申請,銀行進行評估以后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審批。審批完畢以后買方向賣方支付了房屋首付款以后,在辦理過房產抵押登記以后,銀行就會放貸的。
2020年二手房按揭貸款費用怎么算?
二手房買賣時沒拿到房本,購買合同有效嗎?
二手房買賣流程是怎么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可以動用嗎
2020-11-25房屋契稅延期交會有滯納金嗎
2021-02-20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交通十級傷殘最低賠償多少
2020-11-21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事實婚姻如何認定
2020-12-02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如何理解互聯網保險
2020-12-24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