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糾紛賠償超過兩萬能否由醫患雙方自行協商
可以協商。
在醫療糾紛調解處理方面,條例提出,醫療糾紛發生后,醫患雙方可以自行協商解決,醫療糾紛賠付金額兩萬元以上的,醫療機構應告知患方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醫調委應當自受理調解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調解終結。
條例明確,對索賠金額2萬元至10萬元,且醫患雙方對醫療責任存在爭議的醫療糾紛,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應進行專家咨詢,專家出具的書面咨詢意見應當明確醫患雙方的責任。對索賠10萬元以上,且醫患雙方對醫療責任存在爭議的醫療糾紛,應委托醫學會等具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者醫療損害鑒定,明確責任。
醫療糾紛協商解決后能反悔嗎
醫患雙方協商是解決醫療事故爭議法定途經之一。但在實踐中,經常會發生雙方簽訂書面協議后,患者方反悔的情況。醫患雙方自行協商是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合同。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也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法院提起訴訟。”
自行協商為首選途徑,醫患雙方通過協商,達到交流溝通,消除誤會,增進理解,相互體諒,平息矛盾,解決糾紛。
醫患雙方發生醫療糾紛后,通過協商對糾紛的性質達成共識,對有無醫療過失或是否屬于醫療事故達成一致意見,并對解決糾紛的方式方法及雙方權利義務作出約定,這就是民法意思自治原則在解決醫療糾紛中的體現。
我國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就是要給予市場主體以充分的自主權利,鼓勵和保障民事主體自由地從事各種市場活動。醫患雙方簽訂的協議書,只要不違背法律規定,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必然受到法律所保護。
我國《民法通則》第八十五條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p>
醫療糾紛發生后,醫患雙方通過自行協商,對解決爭議的意思表示一致并達成書面協議,這是醫患雙方當事人遵循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原則對解決醫療糾紛訂立的合同。
雙方在確認醫患糾紛賠償上面遇到了許多的問題需要協商,請來律霸網上找律師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才能做到合法轉租
2021-01-22行政復議沒成功怎么辦
2020-11-18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保險代理人解除合同需多久
2021-01-30旅游保險是怎么一回事,旅游保險究竟包括哪幾種
2021-03-21《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解讀
2020-11-08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土地流轉合同后建房合法嗎
2021-03-06遇到城中村拆遷時,我們該做些什么準備
2021-03-15同居期間拆遷安置房產,兩人分手時該如何分割
2020-12-10抵押的房子現在找不到抵押人沒過戶又要拆遷
2021-02-28西安城中村拆遷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14房屋拆遷中對營業用房的補償辦法有哪些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