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論醫療損害賠償的具體項目及其計算標準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6 · 431人看過

【關鍵詞】醫療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

【寫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一、醫療事故積極損害賠償

所謂醫療事故積極損害是指受害人支付的或為承擔債務所產生的費用,它是受害人既存財產減少的一種形式。這種損害是由人身損害直接引起或派生的可計算的損失。一般認為,醫療事故造成受害人及其親屬積極損害的,對損害賠償的具體項目及其計算標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定:

(一)醫療費。醫療費是指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造成人身損害后,接受醫學上的檢查、治療與康復所必須支出的費用。這項費用通常包括掛號費、醫藥費、檢查費、治療費、住院費以及其他醫療費等費用。

各國立法與司法判例對醫療費的賠償采取的基本原則是受害人有權請求賠償義務人承擔因侵權行為造成的一切損害,使受害人恢復到損害未曾發生的狀態。對醫療費賠償的確定標準和計算方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9條從三個方面作了規定:第一,規定了賠償的原則。賠償原則是賠償義務人賠償受害人在遭受不法侵害時實際支出的醫療費,法院應當按照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并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醫療費的數額。第二,規定了賠償的標準。賠償的標準采取的是差額賠償的方法,既包括已經支出的醫療費,還包括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需的康復費、適當的美容費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后續治療費。第三,規定了賠償數額。賠償數額包括已經發生的費用和將來發生的費用。對已經發生的費用計算到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對將來發生的費用待實際發生后,由賠償權利人另行起訴,即對賠償數額采取差額賠償與定型化賠償的折中方法計算損失數額。

(二)護理費。護理費是指因發生醫療事故受害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雇傭專人進行生活護理所支出的費用。護理費的賠償依據是受害人遭受損害后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正確、合理地認定受害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喪失程度和期限是確定此項費用標準的關鍵。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1條對護理費的給付標準從四個方面作了規定:第一,確定了護理費的賠償范圍。原則上講,護理費的賠償數額是按照護理人員的花費確定的,護理人員的花費一般包括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等。第二,確定了護理費的計算方法。規定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標準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雇用護工的,參照當地標準計算護理費。造成患者損害使其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陪護的,陪護人員的誤工損失或者勞動報酬應由責任人承擔,其具體計算標準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1人,有特殊情況的,可參照醫療機構或鑒定機構的意見,確定護理人數可在兩人或兩人以上。第三,確定了護理期限。給付護理費的期限是自受害人遭受損害時起至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因侵權致殘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由法官根據受害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能超過20年。第四,確定了護理級別。護理級別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照護理依賴程度、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具體情況確定。

需要指出的是,為充分保障和維護賠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該司法解釋第32條還規定,如果受害人實際需要的護理期限超過了法院判決的期限,甚至超過了20年的最長期限,賠償權利人向法院請求繼續給付的,法院受理后經審理認為賠償權利人確實需要繼續護理的,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至10年。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是指因發生醫療事故遭受損害后,因受害人在醫院治療期間支出的伙食費超過平時在家的伙食費用,而由加害人就其合理的超出部分予以賠償的費用。這一費用在性質上也是受害人的一種財產損失,而且這一損失與加害行為之間具有相當因果關系,應當予以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3條對住院伙食補助費賠償問題的規定與以往的規定相比更為完備和具體,即規定對住院伙食補助費賠償可以參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確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由于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對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伙食費的合理部分予以賠償。

(四)殘疾輔助器具費。殘疾輔助器具費是指因發生醫療事故致殘的受害人為補償其遭受創傷的肢體器官功能,輔助其實現生活自理或者從事生產勞動而購買、配置的生活自助器具。主要包括:假肢、義眼、義齒、輪椅、拐仗、助聽器、盲人閱讀器、導盲鏡、腰托、假發以及殘疾者生活能力訓練用品等。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6條規定:“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使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置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準。輔助器具的更換周期和賠償期限參照配置機構的意見確定”。該司法解釋第32條還規定,超過確定的輔助器具費給付年限,賠償權利人確需繼續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人民法院應當判令賠償義務人繼續給付相關費用5至10年。由于它包括殘疾器具的購置費、安裝費以及為維持其通常生活狀態而必須增加的費用。因此,對殘疾輔助器具費的賠償應當注意結合全部賠償費用進行計算,并統籌確定其賠償數額。

(五)喪葬費。喪葬費是指因發生醫療事故致使受害人死亡的,死者近親屬對其進行安葬所支出的各種費用。各國法律均規定喪葬費是一個必須給予賠償的項目。

一般來說,喪葬費的賠償標準和計算方法主要涉及三個問題:1.喪葬費賠償的理論依據。這一理論依據可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賠償實際損失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其喪葬支出的費用是侵權行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應當予以全部賠償。另一種是提前支付喪葬費利息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人早晚皆難免于死,其殯葬費用在習慣上是由其遺屬支付的。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死者的殯葬費用不能認為是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害,而是早晚要支付的費用,充其量只相當于比本來死期提早支出的費用的利息的損害而已。[1]對這兩種觀點,以前一種理論作為喪葬費的賠償依據的,賠償數額就較高;而以后一種理論作為賠償依據的,則賠償數額就較低。在司法實踐中采用后一種理論盡管合乎道理,但是按照一般的倫理道德觀念卻不合乎情理。因此,對于喪葬費的賠償應當采用前一種觀點即賠償實際損失理論,給予全部賠償。2.喪葬費的賠償范圍。喪葬費通常包括:運尸費、火化費、骨灰盒購置費和墓葬費、壽衣費、追悼費等費用。按當地習俗或宗教禮儀(如果受害人是異教徒或少數民族)所進行的必要儀式的支出,也應計算在喪葬費之內。在實踐中,對于此項費用賠償的范圍如果當地民政部門或財政部門規定有賠償標準的,就按照該標準賠償。沒有規定標準的,則按照實際支出和合理的標準計算。3.喪葬費的賠償標準。《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7規定,“喪葬費按照受訴地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的規定,明確了對喪葬費的賠償采取了一次性給付的定額賠償方法,即一次性賠償喪葬費就是按照受訴地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確定賠償金額。對職工月平均工資則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統計數額確定。

(六)交通費。交通費是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所實際發生的用于乘坐交通工具所支出的費用。常見的交通費用有就醫診療、轉院診療、二期治療、聘請專家診治等所支出的交通費用。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2條規定,“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費應當參照侵權行為地的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車旅費標準償付。其賠償范圍一般包括實際花費的公共汽車和電車費,而乘坐救護車、出租汽車和飛機所支出的費用,必須由受害人說明乘坐該種交通工具的充分理由,才可算入損害賠償的范圍。如果使用私家車作為交通工具,應賠償其正常的實際支出的費用,包括燃料費、過路費和停車費等。總之,對交通費用的賠償應綜合考慮患者所受傷害的部位、程度、交通工具和生活情況等因素。

(七)住宿費。住宿費是指醫療事故受害人及其親屬在診療和解決損害賠償糾紛的過程中需要住宿所支付的費用。住宿費一般包括到外地就醫時等待檢查、轉院候床、專家會診、配制殘疾輔助器具、解決損害賠償糾紛或參加訴訟等情況下所支付的住宿費用。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第10款規定,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按照實際支出憑票據計算。筆者認為,對其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的這種規定不合理。因為這里的住宿費指的是患者因發生醫療損害后在治療和解決賠償糾紛過程中所支付的必需的住宿費用,那么就應當按照治療和解決賠償糾紛過程所在的不同地點的住宿費補助標準計算,而不應當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的標準計算。對此,《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3條第2款作出明確規定,受害人確有必要到外地治療,因客觀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實際發生的住宿費,其合理部分應予賠償。

(八)營養費。營養費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損害后,為輔助治療或使身體盡快康復而購買日常飲食以外的營養品所支出的費用。

我國法律法規并沒有規定對營養費的具體給付標準問題。在以往的司法實務中,也缺乏對營養費賠償權利的保護。《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4條規定:“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但是,該司法解釋對營養費的具體給付標準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其賠償數額的確定標準是“可以參照受害人實際需要補充營養的情況酌定”。但是一定要審查補充營養是否與加害人的加害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大部分地區經濟還不發達,生活水平還不高,加上對營養費的確定標準相對比較抽象,營養費的給付一般不宜過高。[2]

(九)律師費。我國法律法規都沒有規定對律師費用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但是世界各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律規定對于部分律師費用由敗訴當事人負擔已成為通例。因為在司法實踐中肯定律師費用的賠償,就會促使債務人或侵權人自覺履行義務或承擔責任,就會迫使其懾于違約、賴賬、纏訴將承擔對方聘請律師的費用而及早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出現了將律師費用作為損害的一部分由加害方承擔的案例。[3]因此,筆者建議,醫療事故等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的受害人如果在訴訟中聘請律師的,在立法上應當確認律師費用由賠償義務人賠償的制度。

二、醫療事故消極損害賠償

醫療事故消極損害是指受害人的財產本應增加,但因發生醫療事故造成損害,妨礙了其應當增加而引起的各種財產損失。醫療事故消極損害表現為應得利益的喪失,不管是在受害人死亡的情形,還是受到傷害后致使其勞動能力喪失或降低的情形,都存在著應得利益的喪失問題。具體說,對醫療事故的消極損害賠償項目及其計算標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認定:

(一)誤工費。誤工費是指受害人因發生醫療事故造成損害后,因耽誤其工作而喪失的工資、獎金和分紅等預期利益的損失。一般認為,在患者死亡的情形不存在誤工費的賠償問題。有些受害人是在遭受侵害后經過搶救、治療一段時間后才死亡的,就產生了誤工費的賠償問題。因此,對誤工費的賠償應當遵循全部賠償的原則、差額賠償與定型化賠償相結合的原則、主觀計算與客觀計算相結合的原則。具體說,對誤工費的賠償應當注意認定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誤工日期的確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0條規定,誤工時間應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到康復所需的時間確定,其標準應以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為依據。受害人因傷致殘或者死亡的,誤工時間應當計算至定殘日的前一天或者按實際誤工時間計算。

第二,受害人收入狀況的確定。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第2款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0條的規定,均以受害人有無固定收入為依據來確定其賠償標準。但是兩者在內容的規定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1.對有固定收入的,《條例》規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而該司法解釋規定受害人遭受損害后應當按照其實際減少的損失計算誤工費的損失。2.對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條例》規定按照本人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三倍以上的,按照三倍計算。而該司法解釋規定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也就是說,《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誤工費的確定標準和計算方法上所作的這種規定,具有其科學合理性,更有利于保護賠償權利人。

(二)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是指受害人因發生醫

療事故致殘而喪失、減少其勞動能力或者因此增加了生活上的需要而支付給受害人的財產賠償。由于醫療事故造成受害人殘疾,必將使其喪失全部或者部分勞動能力,這會造成受害人正常收入的減少或者喪失。因此,應當由賠償義務人對受害人所遭受的這種財產損失給予賠償。

殘疾賠償金的理論依據主要有所得喪失說、勞動能力喪失說、生活來源喪失說等三種學說。《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5條依據所得喪失說和勞動能力喪失說理論,對殘疾賠償金的賠償問題從以下兩個方面作了規定:

第一,明確提出了“殘疾賠償金”的概念,不再是以“不低于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準”,而是以“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來確定。還規定如果“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這說明該司法解釋并不是采用單一標準,而是兼顧了勞動能力與所得喪失的不同情況,這與以往的法律法規的規定相比有了明顯的改進,拋棄了生活來源喪失說,采用了相對的勞動能力喪失說,并在某些情形下兼采所得收入喪失說。

第二,明確規定了殘疾賠償金的計算標準和方法。該司法解釋規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在實務中應當注意的是,在計算殘疾賠償金數額時,為了防止對誤工費與殘疾賠償金這兩種賠償項目重復計算,必須在賠償的時間上加以具體認定。其賠償標準是如果因發生醫療損害致殘而喪失勞動能力的,以定殘之月份為界限,即定殘之前賠償誤工費,定殘之后賠償殘疾賠償金。

(三)被撫養人生活費。被撫養人生活費是指受害人死亡之前或者傷殘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撫養的,且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生活費用。患者在發生醫療事故之前,對未成年子女或者沒有經濟來源的配偶及依靠其撫養的近親屬提供的必要的生活費,由于受害人死亡或者傷殘而喪失勞動能力,就需要對依靠其撫養的被撫養人進行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8條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撫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撫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撫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該解釋第32條規定,超過20年后,被撫養人仍然屬于沒有勞動能力和生活來源的,有權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繼續給付相關撫養費用5至10年。超過此期間的,賠償權利人仍然有權提出有關請求。該司法解釋第33條還規定,對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賠償方法規定了一次性賠償與定期金賠償兩種方式,賠償義務人請求以定期金方式給付賠償金的,應當提供相應的擔保。引進定期金賠償制度,為當事人選擇賠償金的給付方式提供了可能。[4]該司法解釋對被撫養人生活費賠償問題上所采取的上述確定標準和計算方法,使我國損害賠償制度更趨合理化。

(四)死亡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是因發生醫療事故致人死亡,對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給予賠償的特有的財產損害賠償項目。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對受害死者近親屬給予的賠償,絕非對死者的財產損失的賠償。

從《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9條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20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每年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的規定來看,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對受害人未來收入的損失的賠償,而非‘精神損害撫慰金’。該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采取了定型化賠償模式,即賠償數額上放棄了以往撫養喪失說的立場,以繼承喪失說解釋我國立法上的死亡賠償金制度,這為準確認定死亡賠償金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按照該司法解釋規定的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數額時比過去提高了一倍多,這既體現了人身損害賠償計算的歷史連續性,又充分保護了賠償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需要指出的是,該司法解釋第30條還規定,賠償權利人要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

三、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

所謂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侵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的方式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5]外國一些發達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判例,早已確認了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我國《民法通則》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此項制度,但從其立法精神來看,請求侵權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符合民法的精神,并在司法實踐中已經承認了民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條例》和《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也明確規定,對因侵權行為遭受損害的受害人及其親屬應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一)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主體

依據患者及其近親屬所受損害情況的不同,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請求權的主體,可分為以下兩種情形:

第一,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導致身體傷害的情形。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使其身體遭受傷害時,其自身是最大的痛苦承受者,應由本人作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人。此時受害人的近親屬也遭受了一定的精神痛苦,除了一些特別巨大的損害事件外,一般不能單獨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是對于受害人因身體受到傷害而喪失意識,如成為植物人的,與之共同生活的近親屬可以作為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人請求獲得賠償。

第二,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導致死亡的情形。筆者認為,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死亡,其近親屬依法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享有請求權主體的近親屬應當符合兩個條件:一是與受害人共同生活的關系最密切的近親屬享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這些與受害人每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關系最密切的人對患者的死亡通常所遭受的打擊最大,而且他們與受害人之間存在撫養與被撫養的法律關系。二是依當時的情形可判定與受害人共同生活的關系最密切者確實遭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在此應當借鑒德國損害賠償法上的“震驚損害”理論。即如果因發生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的結果出乎患者親屬的意料,并給他們帶來較大的震驚,這使其親屬對造成的損害結果在心理上無法接受時,法官可斟酌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判決給予受害人近親屬一定的精神損害賠償金。[6]

(二)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第一,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致使其人身權利遭受侵害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在實施醫療行為的過程中,侵害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隱私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患者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醫方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導致死亡或者死亡后其人格利益或者遺體遭受侵害,其近親屬因此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精神損害撫慰金數額的確定標準

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第11款的規定,醫療事故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計算標準和方法是,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如果患者因發生醫療事故導致死亡的,計算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如果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殘疾的,計算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作者簡介】

艾*肯,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注釋】

[1]參見曾*興:《現代損害賠償法論》,**澤華印刷公司1988年版,第158頁。

[2]參見黃*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09—310頁。

[3]參見梁*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5頁。如在全國人大法工委的何-山先生提起的打假索賠案中,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判決律師費作為損害的一部分由被告方承擔賠償責任。

[4]黃*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53頁。

[5]艾*肯:《醫療損害賠償研究》,中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頁。

[6]參見梁*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9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我有類似問題?馬上聯系律師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孔令汝

孔令汝

執業證號:

15303201810046478

云南邊昭輝律師事務所

簡介:

孔令汝律師,男,漢族,云南邊昭輝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法學學士學位。   孔令汝律師2016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并從事律師執業,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知識和辦案經驗,對案件有著自己獨到的領悟和見解,在辦案過程中,孔律師能夠直擊案件要點,精準把握,針對案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收集對應證據,使客戶對案情一目了然,有效地保障客戶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犯。   孔令汝律師執業以來辦案類型涉及刑事辯護、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等訴訟業務,也參與協商處理多起工傷、工亡案件等非訴訟業務,孔律師的敬業精神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孔律師擅長于婚姻繼承、債權債務糾紛、合同糾紛、交通事故、工傷賠償、勞動仲裁、房地產建設工程等相關訴訟及非訴訟法律事務。   孔律師始終奉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服務宗旨,本著對法律的信仰和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做到將客戶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理,全力維護每一位客戶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犯。 ? ? ?孔令汝律師作為年輕律師,其思維敏捷,自身定位準確,辦案技巧嫻熟,具有突出的親和力。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孔令汝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德阳市| 武功县| 离岛区| 阳江市| 池州市| 巍山| 平山县| 苍山县| 色达县| 永吉县| 会昌县| 北票市| 集安市| 蒲江县| 青海省| 神农架林区| 奇台县| 武山县| 大悟县| 静海县| 屯昌县| 腾冲县| 霍邱县| 萍乡市| 汉寿县| 留坝县| 南溪县| 秦安县| 隆昌县| 林甸县| 抚顺县| 太原市| 工布江达县| 阿拉善左旗| 嵩明县| 永胜县| 东乌| 调兵山市| 雅江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