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收集的主體有哪些
證據收集和提供的主體是公安、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并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提供證據的責任,只有在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收集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時,人民法院才主動調查、收集證據。為了使當事人更好地承擔提供證據的責任,《民事訴訟法》第61條賦予了其訴訟代理人收集證據的權利,即“代理訴訟的律師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證據,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
證據收集調查的介紹
執法機關和律師為了證明特定的案件事實,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收集證據和證據材料的法律活動。證據必須由司法人員和當事人依據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從司法實踐的角度看,相當一部分冤假錯案是沒有依法正確、合理、全面收集證據造成的;從法律規定的角度看,證明主體依照法律積極主動采取相應措施、運用各種方法,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以發現和取得與案件相關的各種證據,是正確處理案件的必經階段和基本前提。依法收集證據,對查明案件事實,正確處理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證據收集和提供的主體必須具有合法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證據的收集和提供不僅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權利,而且收集和提供證據本身既是一項權利,更是一項責任。如果未按法律規定任意擴大收集和提供證據的主體,必將對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其他公民的基本隱私權等人權造成極大傷害。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證據收集和提供的主體是公安、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對拆遷安置協議不服怎么辦
2021-02-02勞動爭議調解的步驟分別指的是什么
2021-02-11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協議管轄是否只能中國法院
2021-03-26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如何認定交通事故工傷
2021-03-02拆遷賠償費是否是婚前財產
2020-12-25補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承攬人、定做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1-26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用假身份證被辭退單位同樣要賠償
2020-11-21石家莊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2-27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