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證、書證;
(2)證人證言;
(3)被害人陳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5)鑒定結論;
(6)勘驗、檢查筆錄;
(7)視聽資料。
這表明,證據資料只有上述法定的表現形式才能進入刑事訴訟,但是,具有法定表現形式的證據資料不一定都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的證據。例如,物證有可能被偽造,證人可能說了假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也許存在不實之詞。所以,在了解和掌握證據種類的時候,要對證據概念有全面的理解,懂得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1款所指出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所體現的內涵。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理解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3款的規定: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從中領悟第42條第3款法律規定之間密切的邏輯關系。
一、物證
1、物證的概念。
物證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品和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指紋、腳印、犯罪行為侵犯的對象、犯罪行為產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獲犯罪嫌疑人的實物和痕跡。
2、物證的特征。
物證的特點是以其外部特征、物品屬性、存在狀況等來發揮證明作用的。物證的客觀性較強,比較容易查實.在證明活動中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有其他證據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可以提供線索,確定偵查方向,有時借助物證能夠破獲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可以借助物證鑒別其他證據的真偽;敦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代罪行等。
3、物證的收集程序。
物證收集是公安司法機關的重要職責。收集物證主要通過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等方法來進行。收集和調取的物證應當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運、不宜保存或者依法應當返還被害人時.才可以拍攝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內容的照片、錄像。物證的照片、錄像,只有經與原物核實無誤或者經鑒定證明真實的,才具有與原物同等的證明力。拍攝物證的照片、錄像,制作人不得少于2人,并應當附有制作過程的文字說明及原物存放何處的說明,并由制作人簽名或者蓋章。所有已經收集到的物證都必須妥善保管,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更不允許毀壞;對于可能產生環境和精神污染的物證,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管和處置。案件中的物證能附卷的都應當附卷保存。移送案件時,應當將物證隨同案卷一并移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顧問費與顧問費在稅收的區別
2021-02-20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淺談對保險合同中重大事項的理解
2020-12-06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保險代理人的不受歡迎型有哪些類型呢
2021-03-11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
2021-03-23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農村對預留機動地的處理辦法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