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出診3分鐘到現場家屬嫌慢被打
1點03分,救護車載著吳某和護士小凌及2名擔架工前往現場。吳某介紹說,由于城市花園是老小區,求救者沒有說明具體位置,便途中多次電話聯系家屬,均無人接聽。1點06分,救護車到達城市花園小區門口,吳某等人見到一中年男子在門口向他們揮手。不等救護車進去,吳某就背上急救出診包,順著男子指引方向跑在最前面,護士及兩名擔架工緊隨其后。
吳某介紹說,在居民樓3樓至4樓樓梯轉角處,發現一名女性患者口唇發紺,呼之不應。吳某立即和家屬將患者放平進行查體。當時患者意識喪失,身體冰冷,雙瞳散大,光反射消失,無自主呼吸,不能捫及大動脈搏動。吳某立即叫護士就地進行持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檢查其它生命體征。搶救期間,監護儀顯示患者無心電活動。吳某站起來向家屬交代患者雖經全力搶救并無生命體征,希望家屬做好心理準備。家屬難以接受事實,激動地朝醫生呼吼,其中胡某抓住他的衣領推攘。當聽到有人要拿菜刀砍自己的手時,吳某使勁掙脫往樓下跑,“眼鏡掉了,看不清路,被胡某追上了,踢倒在地上,雙下肢麻木,動不了。”后經醫院診斷,吳某腰椎骨折、骨髓震蕩、頸椎脫位,還伴有腦震蕩和全身多處軟組織傷。據院方當天出診記錄顯示,120指揮中心接到電話時間是1月3日0點57分,1點就通知了德陽市醫院急診科。急診科出車時間是1點03分,到達時間是凌晨1點06分。從120接到電話,到急救人員抵達現場只用了9分鐘時間,急診科出車到現場只用了三分鐘時間。(來源:律霸網)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5.9.3輕傷一級b)一節椎體壓縮骨折超過1/3以上;二節以上椎體骨折;三處以上橫突、棘突或者椎弓骨折。
5.9.4輕傷二級d)椎骨骨折或者脊椎脫位(尾椎脫位不影響功能的除外);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本案中,若經查明,院方及吳某所述屬實,從120接到電話,到急救人員抵達現場只用了9分鐘時間,急診科出車到現場只用了三分鐘時間,說明院方盡到了及時出診并搶救病人的義務。胡某面對親人的離去情緒激動,但其作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完全可以辨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其明知自己毆打他人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后果,卻仍然推搡、踢打吳某,造成吳某腰椎骨折、骨髓震蕩、頸椎脫位,還伴有腦震蕩和全身多處軟組織傷。根據《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若吳某的傷勢達到輕傷及輕傷以上,則胡某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
醫鬧怎么處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其中將刑法原第二百九十條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內容,改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醫鬧”入刑條款的追加和迅速獲得通過,其背景便是近期持續頻發的“醫鬧”事件,這些醫鬧事件不僅嚴重擾亂了醫療單位秩序,還給醫務人員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和巨大的精神傷害,并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醫鬧入刑”法案的正式施行固然表明了我國政府及立法、司法機關對待醫鬧的態度。對于不構成犯罪的醫鬧行為,公安機關在出警處置時,便可以從治安管理層面進行處罰,將醫鬧的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銜接起來,將實現執法有法可依、執法有據。同時也對部分惡意醫鬧分子起到警示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子女自己簽訂的購房合同有效嗎
2021-02-26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支票背書填寫樣本內容有什么
2021-03-26中國人和外國人辦理結婚證登記如何辦
2021-02-27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業主委員會具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1-20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保險一半責任怎么賠付
2020-12-29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