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經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獲取非法利益,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的認定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根據本條的規定,區分本罪與非罪,即與一般違法經營行為的界限,可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考察:
1、行為人是否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如果行為人并未利用職務之便而經營同類營業的,就不能以犯罪論處,如行為人雖然經營了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并獲利巨大,但這一行為與其所任職的職務無關,就不構成犯罪。
2、行為人經營的是否為同類營業。構成本罪必須是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如果行為人經營的不是同類營業,不構成犯罪。
3、行為人獲取的非法利益是否達到數額巨大。如果行為人利用了職務之便,并且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但獲取非法利益未達到數額巨大,不能以犯罪論處。
本罪與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界限
本罪與公司、企業人員受賄在犯罪的主觀方面均為直接故意,都有獲取非法利益,財物的目的,但兩罪在本質上有明顯的區別,表現在:
1、犯罪主體有所不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的主體是在公司、企業中工作的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工作人員。這里的公司、企業,包括不同種類或性質的公司、企業,這里的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包括在公司、企業中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而本罪的主體只限于國有公司、企業的董事和經理,范圍較前者要狹窄得多。
2、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兩罪在客觀方面雖都有利用職務之便的特征,但獲取非法利益所采取的客觀手段有所不同:本罪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同類的營業,主要是通過“競業經營”來獲取非法利益;而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則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之便,通過直接“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方式,為他人謀取利益而獲取非法利益。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銷合同與買賣合同有何不同
2021-03-12懲戒對象再次出現應列入名單情形如何處理
2021-01-10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公司合并有哪些限制
2021-03-07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質權實現后的價款如何處理
2021-02-17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什么是級別管轄權
2021-03-15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房屋遺產繼承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3-16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