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刑事再審一審終審制的改造是怎樣的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5 · 745人看過

一、對現行立法的質疑

刑事訴訟法第206條規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如果原來是第一審案件,應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抗訴;如果原來是第二審案件,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應當按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所作的判決、裁定,最終審的判決、裁定。”據此可見,現行法律規定審判監督程序適用的具體審判程序是根據再審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審級確定的。這種因原審級不同確定審判再審案件應依照不同審判程序的規定,忽視了再審程序的特殊性與再審案件多變性,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再審案件的審判根據原審級不同而完全依照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進行,存在操作上的困難。這是因為,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的案件畢竟不同于普通程序中第一審或第二審之時,由于時間的轉換有些情況可能已發生變化,而此時依照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則變得沒有必要或不可能。其一,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開庭進行,即開庭審判是第一審程序的原則,而再審案件并非須全部開庭,有時不必開庭,可直接審判。如真正犯罪人已定罪,原受有罪判決人顯為無辜時,應徑行宣告無罪,而無需開庭審理。此時若仍然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實屬多余。其二,除可直接判決者外,再審案件皆需開庭審理,但因案件情況變化,依照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恐難做到。如原被告人已死亡或因患病無法出庭,則訊問被告人、被告人最后陳述等普通程序的重要內容無法進行。因之已不可能真正依照第一審程序或第二審程序進行審判。其三,再審程序是在普通程序基礎上進行的,作出的新裁判以原生效裁判為基礎,表現為或者維持原裁判,或者直接改判。但再審案件為原第一審案件時,再審程序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此時易造成一種假象,即審結后作出的新裁判是拋開原裁判重新作出的。因此,不特別規定再審后作出裁判的方式,僅規定依照第一審程序審判(原一審案件),顯然是立法的缺陷。其四,我們認為,在再審程序中,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履行檢察監督職能(在抗訴案件中并承擔支持抗訴的職能),這是檢察監督在再審程序中重要的實現形式。而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7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于事實清楚的上訴案件可以決定不開庭審理,那么依照第二審程序審判再審案件時,照此規定,若再審案件為事實清楚的申訴案件時,人民法院可以不開庭審判,則人民檢察院對再審程序的審判監督因檢察人員無法出庭而無從實現。其五,第二審程序遵行上訴不加刑原則,對于僅有被告人一方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罰,那么人民法院審判僅因被告人一方提出申訴而決定再審的原第二審案件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時,根據法律規定須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是否亦應遵從不加刑原則呢?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也沒有堅持這一原則。我們認為,再審程序作為糾錯程序不應適用這一原則,是否加刑應從再審案件的具體情況出發具體分析。可見,再審程序與第二審程序有著不同的原則,僅僅規定人民法院再審原第二審案件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案件依照第二審程序進行,只會帶來實踐中的問題。據此種種,我們認為,現行刑事訴訟法無視再審案件變化了的情況以及再審程序的特殊性,在沒有作出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僅規定再審程序根據再審案件原生效審級再依照第一審程序或者第二審程序進行,無疑是立法的失誤,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根據上述規定,若原裁判生效審級是第一審,則再審后作出的新裁判為第一審裁判,可以上訴、抗訴,若原裁判生效審級是第二審,則再審后所作出的新裁判是終審裁判,不得再上訴、抗訴。立法作此區分,其目的之一是對普通程序中未上訴、抗訴而致第一審裁判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未行使上訴權的補償,即普通程序中當事人未上訴、檢察機關未抗訴,或上訴、抗訴不合法而致未行使或未正確行使的上訴權、抗訴權,要在再審程序中予以救濟。這種做法看似合情卻不合理。我們認為:第一審案件經審理作出裁判后,當事人不上訴、檢察機關不抗訴或因上訴、抗訴不合法被駁回,則上訴權、抗訴權已然消滅,其法律后果如同二審,即導致一審裁判生效,獲得既判力和穩定性,并宣告普通程序的終結。只是為了調和法和穩定性和正義的矛盾,在具備法定條件時方可開啟再審程序這一特別救濟程序。再審程序作為特別程序獨立于普通程序,是普通程序之外的一種全新程序。盡管它以普通程序為存在前提,但具有獨立性,因而普通程序中已消滅的上訴權、抗訴權絕沒有在特別程序中予以補救的道理。否則,再審程序的獨立性將不復存在,并造成其救濟范圍的無謂擴張。立法作此區分,其根本考慮是認為普通程序中案件只經第一審程序未經第二審程序審判,顯然失去了一次把關的機會,在再審程序中增加一次上訴、抗訴的機會,也就多一次審判,從而可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我們以為不然。其一,案件多經一次審判獲得正確處理的可能性或許大些,但并不必然如此。其二,再審指向的無論是原一審或二審終審的裁判都是生效的裁判。而一審終審后生效的錯誤裁判經審再后所作的新裁判,與二審終審后生效的錯誤裁判經再審后所作的新裁判,都是在經過嚴格的再審程序審理后作出的。這兩種新裁判錯誤的可能性同樣存在,但前者并不必然較后者有更多的錯誤機率,僅因其在普通程序中的審級不同而區別兩者的法律效力,對后者則是一種不公正。其三,再審后作出的新裁判仍允許象普通程序中的上訴審程序那樣提起上訴而不加任何限制,實為無視再審程序作為特別救濟手段之于普通程序的特殊性,只會造成訴訟拖延,不利于裁判權威與安定性的實現。

毋庸諱言,再審程序在重開啟動時,審理對象上與第一程序、第二審程序是不同的。第一審程序基于起訴權而啟動,其審理對象是起訴書;第二審程序基于上訴權、抗訴權而啟動,其審理對象是一審未生效的裁判;而再審程序則是在普通程序終結之后并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情況下,因人民檢察院抗訴或人民法院自行決定再審而開啟,其審理對象是已經生效的確有錯誤的裁判(包括一審裁判與二審裁判)。對生效的裁判實施救濟的特殊手段這一特征構成了再審程序與普通程序的本質區別。正是再審程序的這一特點加之再審案件具體情況的變化,導致再審程序不宜或難以依照第一審程序或者第二審程序進行。并且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作為再審的對象,正如本文已闡明的觀點,如果原來的判決、裁定是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證明原來的案件已完成兩審終審。如果原來的判決、裁定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說明一審審判后當事人既未上訴,檢察機關亦未抗訴,案件無須進行兩審終審。對于已經完成的兩審終審案件或者無須進行兩審終審的案件,發現處理結果確有錯誤,由法定的司法機關或公職人員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是不存在保障當事人的上訴權并貫徹兩審終審制的。換言之,再審程序關注的是案件經普通程序審理的結果,即生效的裁判是否確有錯誤(如果確有錯誤,則開啟再審程序),而并不關心普通程序的過程即不過問普通程序中的具體審級,因為它僅與普通程序的結局有關,而與程序過程無涉。

從以上議論出發,我們認為,應根據再審程序的特殊性并結合再審案件的具體情況,設計審判監督程序的審判程序,它是獨立的程序,不再區分為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統一為審判監督程序之審判程序,即再審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這一程序同普通程序之第一、二審程序存在相同之處,但具有自己特別的規定性。

二、審判監督程序一審終審制之改造

如前述,審判監督程序作為獨立于普通程序的特別程序,不應依賴再審條件在普通程序中的終審審級,而應依據再審的特殊性設置獨立的審判程序。并且我們認為,應對審判監督程序進行一審終審改造,即再審作出的裁判為終審裁判,一經作出,立即生效,不得上訴。審判監督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審判監督程序不同于普通程序,它只是一種特別救濟措施。應當說,刑事審判作為一種實踐活動,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難免出現錯誤。因之,各國有上訴審程序之設以資救濟,第一審程序與上訴審程序共同構成普通程序。案件經普通程序審理終結后,裁判即發生法律效力,獲得既判力,不應再行審理與改變。但是裁判的安全性與公正性可能發生矛盾,即生效的裁判可能是錯誤的。基于不同的價值理念,各國對生效裁判的再審程序有不同規定但均有嚴格的限制,非具有法定條件不得提起再審程序。再審程序是在普通程序基礎上進行的,作為特別救濟程序,不必再設置上訴程序,否則,再審程序只會演變為第二次普通程序,抹煞再審程序的特殊性,從而不利于再審程序的完善。

其次,審判監督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原則,可以縮短訴訟周期,盡快實現裁判的穩定性。再審程序實為不得已而采取的特殊措施,若再行兩審終審、準許上訴,無疑將使訴訟周期大為延長,訴訟法律關系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裁判的權威也因穩定性不足而受到威脅,這與訴訟作為國家解決爭端的司法活動的嚴肅性極不吻合。再審程序作為特別救濟手段有必要有可能也應該實行一審終審制,從而縮減訴訟時限,實現裁判的盡快穩定性和國家審判活動的有效性。

再次,審判監督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原則,有利于實現程序經濟,提高訴訟效益。在我國,司法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依然存在,因此在進行程序建構時,必須體現經濟性原則。再審程序中如果設置上訴審程序,則再審所作的救濟裁判將會毫無限制地被上訴,上訴的無條件性造成程序的繁瑣化,空耗國家有限的司法資源,并增加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訟累。實行再審程序一審終審制,有利于實現國家司法資源的優向配置,充分利用現有司法資源,提高綜合訴訟效益。

最后,審判監督程序實行一審終審制原則,仍能保證程序的公正價值。有人認為,再審程序實行一審終審,不利于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無法保證再審案件的質量。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再審程序作為特別救濟程序,只有在具備法定條件即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前提下并由法定的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決定才可開啟。人民法院對再審案件極為審慎,審理前要經過全面審查,并可進行必要的調查,這些為正確處理再審案件奠定了基礎。并且刑事訴訟法規定再審案件的審理期限為三個月(需要延長時不超過六個月),比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為長。應當說,經過再審,足以保證案件能夠得到正確處理。即便仍有少數錯誤的裁判,以后若有法定理由,還可再次啟動再審程序予以救濟,因為各國刑事訴訟法均沒有限定提起再審程序的次數,我國亦然。

訴訟程序追求公正、效率、效益三大價值目標,設計再審程序審級構造應全面考慮這三大價值目標,最大限度地實現三者的統一。經綜合考察、全面權衡,我們認為,我國的審判監督程序應實行一審終審制,一審終審制原則實現了審判監督程序多元價值的有機整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吳川林

吳川林

執業證號:

15001201610542943

重慶萬誠律師事務所

簡介:

法律不欺負窮人,只是欺負不懂它的人。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吳川林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聂拉木县| 平昌县| 宜宾县| 丰都县| 大姚县| 万源市| 中宁县| 蓬安县| 江油市| 修文县| 会理县| 辛集市| 沈丘县| 桓台县| 桦川县| 彭州市| 固安县| 吉隆县| 三台县| 涡阳县| 茶陵县| 棋牌| 驻马店市| 昔阳县| 巴马| 工布江达县| 克拉玛依市| 武鸣县| 莱阳市| 特克斯县| 瑞丽市| 池州市| 仙桃市| 罗平县| 缙云县| 县级市| 西平县| 汝南县| 云安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