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有什么法律價值
回避制度作為一項避免偏私的法律制度,在使用的早期是為了避開親屬關系,任用血親以外的人,并以此衡量一國的政治興衰。回避制度對于現代制度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為避免工作人員以權謀私、違法行政,保證行政行為的客觀公正性而設定的。以我國三大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為理論基礎,剖析其存在的法律價值。
(一)訴訟回避制度現狀分析
通過對我國訴訟回避制度具體規定的比較分析,發現其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具體規定不統一,無論是回避適用范圍,還是法定回避情形等都不大一致;二是規定過于簡單化,比如回避決定程序和回避復議程序內容不夠全面,以《行政訴訟法》最為簡單,依次是《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當然,《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也缺少具體的操作性規定,這使回避制度在實踐中難以真正得到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月31日頒布了《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對訴訟回避制度進行了更大范圍的完善和補充。其表現為:
1.擴大回避對象的范圍
(1)審判人員是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2)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司法鑒定人員、勘驗人員的回避問題,參照審判人員回避的有關內容執行。(3)執行員在執行過程中的回避問題,參照審判人員回避的有關內容執行。
2.增加應當回避的情形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1)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2)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4)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5)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3.擴大當事人申請回避的范圍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1)未經批準,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3)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4)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5)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好處的。
以上就是小編對該問題的回答,您有其他疑問,歡迎移步律霸網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游樂園是否有責任
2020-12-09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沒有實際借款的還款協議有效嗎
2020-11-19撫養費不給會判刑嗎
2021-02-09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政府集資房是什么房
2021-02-02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勞動合同寫的工資跟約定的工資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15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被車撞了出院再入院保險公司會報嗎
2020-12-29家財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