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網絡平臺打賞行為是否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法院應予支持。
最高法相關負責人對此解釋稱,未成年人在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過程中,通過充值、“打賞”等方式支出的款項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則該付款行為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需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才能發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認,則該行為無效。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
上述負責人稱,上述規定雖然以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但“舉重以明輕”,對于不滿八周歲的孩子們來說,因為他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以,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游戲所花費的支出,一律應該退還,這是依法所能得出的當然結論,所以指導意見沒有專門規定。
在支出款項的數額方面。本條規定沒有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將應予返還的款項限定在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部分,這一點在具體案件中可以由法官根據孩子所參與的游戲類型、成長環境、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判定。
二、如何預防未成年人打賞
關鍵在于嚴格落實實名制。
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超出這個范圍所從事的民事活動,屬于效力待定,需要經過其監護人的追認才有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智力年齡相當的民事行為,否則屬于無效。
不過,相關規定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取證難的挑戰。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網絡賬號,或者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證注冊網絡賬號,然后進行網絡消費或打賞,其監護人通常可以依法要求網絡經營者或者接受打賞的主播退還相關金額,但是要求提供證據證明消費或打賞確是是未成人所為,在多數情況下都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
此外解決未成人在網上高額打賞或者高額消費的問題,關鍵在于網絡平臺嚴格落實用戶實名制,不僅實名注冊,還要進行實名認證,防止假冒他人身份、借用他人身份進行注冊登記,在此基礎上,限制未成人的消費行為,特別是明顯超出其年齡、智力的巨額消費行為。
目前已經在網絡游戲領域對于未成年人的單次充值金額和月充值總額進行限制,而在網絡直播打賞及其他領域,對于超出什么金額屬于“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還沒有明確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同一交通事故受害方可不可以一起起訴
2021-02-02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訴訟保全擔保怎么解除
2020-12-03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建筑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有效
2021-02-04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壽險分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0-12-21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6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廠房土地轉讓合同范本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