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欺詐的認定方法有哪些?
合同欺詐的認定方法如下:
1、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欺詐的故意。這種故意反映在行為人要約或承諾過程中。要約邀請中的故意,不屬于合同欺詐行為。
2、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欺詐行為。即要約或承諾表示的意思是虛假的信息,且在合同履行中未就虛假信息予以更正。
3、相對人因受欺詐而對要約或承諾的條件產生錯誤的認識。
4、相對人在因受欺詐而對要約或承諾的條件產生錯誤認識的基礎上與行為人訂立、履行合同。
5、行為人因欺詐成就合同獲取了非法的、不正當的或若不實施欺詐不可實現的利益。
二、合同欺詐有哪些特性
(一)隱蔽性
合同欺詐行為人的欺詐行為,相對于如標的、價格、標準、功能、合同主體等合同的主要信息,行為人是清楚的,在明;合同相對人則是不清楚的,在暗。真實信息的隱蔽性,造成合同當事人雙方的地位不平等:欺詐行為人處于優勢、強勢,合同相對人處于劣勢、弱勢,直到欺詐行為敗露。這種對信息掌握的不平等導致的地位不平等,并不是因為相對人認識能力的局限,而是因為行為人的扼意而為。
(二)干憂性
合同欺詐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把要約或承諾的錯誤條件反映到相對人大腦中,使相對人在規避合同風險和實現預期利益的決策中作出與自己本來意愿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決策-錯誤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的“意思自治”由于行為人的干擾而成為“意思他治”。
(三)破壞性
①破壞了合同當事人的地位平等,由于其隱蔽性,使合同欺詐行為人處于優勢、強勢,使相對人處于劣勢、弱勢。
②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任何當事人從事交易活動,都要遵循等價交易法則,不得爾虞我詐,強取豪奪”;
③破壞了交易的自愿性。“通過欺詐等方式使對方作出與其真實意思不相符合的意思表示”;
④破壞了社會信用。欺詐行為敗露后,人們對“真正交易的精神事件”將時時處于懷疑、恐懼之中。
(四)非法性
欺詐行為都危害了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在法律上屬于應受禁止的非法行為。
司法機關職員在處理合同欺詐案件時,會從主體、客體以及欺詐造成的危害等方面來判斷欺詐結果的程度。若是欺詐行為實施后,并沒有破壞社會秩序,那么只要受害者不起訴要求獲得經濟賠償,司法機關也不會主動介入到此欺詐案件之中。
簽空白合同算合同欺詐嗎
購房合同欺詐行為如何界定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官司律師費算誰的
2021-02-24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訴訟費要退回嗎
2021-01-07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購買定期壽險有哪些好處
2021-02-05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土地出讓合同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19